| | | 2017年03月14日 星期二
7
国际;公告

“香岛”石头城修复工程有难题


    本报记者  赵子顺

    提到坦桑尼亚,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肯定是联想到广袤的塞伦盖蒂大草原和生活在那里的狮子、大象。其实,坦桑尼亚东部的印度洋沿海,有一处不输马尔代夫的所在———桑给巴尔岛。桑岛是世界上最美的岛屿之一,气候温和宜人,拥有绿松石般的海水和洁白的沙滩,被美国 《旅游》 杂志评为东非三大必到目的地之一。桑岛又因盛产丁香而闻名世界,占世界丁香销售量的4/5,素有“世界最香之地”和“香岛”之美誉。但要说起岛上的特色文化遗产,那必须还得是石头城。

    名字虽有些平淡,但石头城的名气一点不小,从古至今一直是桑给巴尔的文化中心,且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石头城的建筑极富特色,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伊斯兰、印巴和斯瓦西里传统文化,令人叹为观止。当年桑给巴尔帝国的石造城墙、塔形堡垒和原苏丹王宫珍奇宫保存至今,可以说石头城的每栋建筑背后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但受到人口增长、车辆增加以及岛屿热带气候的影响,石头城中绝大部分建筑物都曾经过整修,其中还有几栋建筑物经历大修。修复工程虽一直在进行中,但有两大难题一直存在,并非朝夕之间可以解决:一是石,二是木。

    石,即石材。石头城建筑的材料并非是来自岛外的砖瓦水泥,而是产自当地的珊瑚岩。珊瑚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搭建方便,但这种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极易腐蚀,若使用现代工艺的混凝土而非传统的珊瑚岩和石灰砂浆进行修复,会加剧建材腐蚀,同时也会破坏建筑原有风格。对姆托尼宫殿的不当修复就是典型案例。

    木,即木雕工艺。最初一批石头城房屋的“业主”为了同周围人攀比,不计金钱代价,极力渲染、粉饰他们的住所。在石材千篇一律的情况下,这些“壕”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木质大门上做文章,将其作为艺术品进行精雕细琢,鲜明地体现了当时那种奢靡之风。后来印度人来到岛上,“跟风”修建风格华丽、雕工精细的大门。他们带来的东方审美、工艺和木材,也极大地丰富了岛上的“门艺术”。

    上述两点对修缮者的手艺提出了严格的考验,并非人人皆可为之。在桑岛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的过去,单靠修缮手艺很难过上好日子,许多人都转行了。据了解,目前岛上“够格”的工匠已是“凤毛麟角”。好在坦桑尼亚政府及时醒悟,在桑给巴尔“建造遗产就业机会提供项目”中特意加入学习修复建筑物所需的传统技艺这一项,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学生们学成后即可“上岗”,并采用传统工艺对岛上建筑进行修复。同时,这种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也会促使岛上居民更自发地为修复桑岛建筑、保护本土文明尽一份力量和责任。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