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晓鸣)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上涨0.8%,涨幅意外跌破1%,也创下两年来新低。专家表示,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大幅回落主要是受翘尾因素、食品价格下降影响。预计全年通胀压力并不明显,但后期物价面临一定上涨压力。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从同比看,CPI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主要是受翘尾因素变化影响较大。去年2月份在春节因素和寒潮天气影响下,价格基数较高,导致今年2月份CPI同比涨幅中,上年的翘尾因素约为0,翘尾因素比1月份减少1.5个百分点。从具体分类看,食品价格由涨转降是主要原因,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分别从1月份同比上涨7.1%和1.6%,转为2月份同比下降0.9%和26.0%,合计影响CPI同比涨幅回落1.21个百分点。
尽管2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幅度较大,但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走势较为平稳,2月份和1月份核心CPI同比分别上涨1.8%和2.2%,基本延续了去年以来的温和上涨态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虽然从全年来看,通胀压力并不明显,但预计3、4月份CPI同比涨幅仍将维持在2%左右水平,5、6月份随着翘尾因素的走高,CPI同比涨幅仍有走高可能。
昨天公布的数据还显示,PPI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7.8%。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六大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6.3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80.8%。
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国际上一些大宗商品特别是油价的走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输入性涨价的压力有可能加大,国内的少数服务和少数产品也会在一定时段、一定区域内出现供不应求。发改委将密切关注CPI、PPI及其走势,相机抉择,精准调控,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