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3月10日 星期五
2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建设天蓝水清地净的美丽中国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回应生态环保热点问题


    蓝天保卫战怎么打? 环保执法“偏软”问题是否改善?我国土壤污染状况究竟怎样?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就生态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仍需加强

    治理雾霾,打好蓝天保卫战成为今年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对于一些地区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发的状况,陈吉宁解释说,空气质量主要受两个变量影响,一是污染物排放量,二是气象条件。在冬季更容易形成静稳天气的条件,所以冬季的环境容量比较低。但冬季取暖又会增加污染物排放量。“这一减一增,导致了冬季频繁出现重污染天气。”

    对京津冀重污染频发问题,他表示客观原因是去年入冬以来,全球出现了普遍的气候异常现象,污染物扩散条件是多年来最不利的一次,多个国家都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北方地区去年冬天是一个大暖冬,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不仅增加污染物积累,且推高了PM2.5浓度。

    他说,主观原因是针对冬季的污染防控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很多就是针对冬季供暖问题的,要把已经部署的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我们是在一个高污染排放量的情况下来改善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陈吉宁指出,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但“一定会比发达国家解决相同问题的时间更快”。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存在四方面问题

    陈吉宁说,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有四个问题:一是流域的系统性保护不足,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缺乏整体性。二是污染物的排放基数大,饮用水安全的保障任务非常艰巨。三是沿江化工行业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守住环境安全的底线挑战很大。四是部分地区城镇开发建设严重挤占江河湖库生态空间,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

    陈吉宁说,下一步,要进一步改善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建立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坚持预防为主,今年年底前要完成沿江11个省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建立河湖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制度。二是要建立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预警、河长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落地。三是解决工业布局的问题,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如严格限制新建的小水电和引水式水电项目,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内严禁新建重化工园区等。四是推进污染综合治理,特别是要加大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力度。

    此外,还要通过退耕还林、退渔还水等政策提高流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并要严格执法监管,推动企业达标排放。

    土壤污染防治法已被列入今年立法计划

    陈吉宁说,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是下一步解决当前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要工作部署,基本思路是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

    他介绍,在有关土壤污染治理的工作部署中有两大基础。一是摸清家底,开展土壤污染的详查。现在对于土壤的污染底数不清,已经公布的一些土壤污染超标率是点位超标率,并不代表着土壤污染的分布和状况。二是要推动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全国人大已经把土壤污染防治法列入了今年的立法计划,环保部也正在抓紧制定相关标准。

    陈吉宁说,土壤污染治理工作部署中的两大重点是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的准入管理。目前环保部正在跟农业部制定关于农用地的管理办法。

    他同时表示,对未污染、正受污染和已污染的土壤实施防治和风险管控措施是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三大任务。另外,环保部还将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强化目标考核。

    新华社记者 高敬 孙奕 胡浩(据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