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总书记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对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破解超大城市管理这道世界级难题开出良方。
创新社会治理要强化依法治理。在法治的引领下推进改革,在法治的框架内规范改革,已成为改革的根本要求。无论是《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还是“史上最严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都不仅是治理的制度保障,也是发展的价值根基。对城市治理顽症难题,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努力形成城市综合管理法治化新格局。
创新社会治理要强化智能化管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为“像绣花一样精细”地管理城市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智慧城市建设使“智慧治理”得以进一步深化。未来,技术创新成果更快更多地应用于社会治理,将有助于我们疏通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堵点,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创新社会治理要加快补好短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聚焦影响城市安全、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综合整治,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实践证明,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关键是要让群众参与,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创新社会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我们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