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 张洪涛
能源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此等大事,应保持清醒头脑,尊重国情,尊重科学,在经济社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中保持战略定力。
首先是尊重国情。我们不得不看到,“缺油少气富煤”是中国的自然资源秉赋特征。201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其中石 油表观消费5.56亿吨 ( 占18.1%),天然气消费2040亿方 (占6.2%),而煤炭消费39.1亿吨 (占62.4%),世界煤炭消费量平均占比仅为29.2%。另外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仅为14.5%,其中水电比重高达73.7%,新能源比例不足世界平均的1/2。更有甚者,2016年我国煤炭还净进口了10801万吨,增长7%。我国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已经出台,其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之内,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1亿吨以内,5年煤炭消费量增速仅降低2%,说明中央在宏观调控方面是实事求是的。因此,单纯的“去煤化”根本做不到。
近些年,一些地区“以气代煤”和“以电代煤”,但据我们调研发现,前者带来的问题是氮氧化物排放并不低,“以电代煤”则面临电网改造成本高的问题。并且,不管是“以气代煤”还是“以电代煤”,其运行成本均要比燃煤高。
第二,李克强总理在今年 《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出,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为主线”“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明确要求“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和“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而不是单纯的“去煤化”。
国家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能源生产既要优存量 (即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水平),也要拓增量 (即提升水能、风能、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安全高效发展核能,优化能源生产布局。
2016年我国直接燃烧的动力煤占煤炭总消费量的80%,其中电力行业占43.5%,重化工行业 (钢铁、建材、化工) 占39.8%,根据我们长期跟踪调研了解到的情况,两者的煤炭利用清洁化已经有了长期的实践积累和技术研发,目标任务、技改路径相对清晰。我国的一些研究机构研发的小型化炉子,能效高、颗粒物排放很低,值得加以推广。
第三,空气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进等方方面面,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支持。笔者认为,我们目前的各项治理思路、举措是正确的,只要我们按照《政府工作报告》 的部署,以抓铁有痕的毅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就一定能打好“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