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2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代表们说了些什么


    本报特派记者 祝越

    盛亚飞代表———

    更大力度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就要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上海松江区探索的以股份化为特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实践得到中央肯定,建议下更大决心,以更大力度推进。

    马须伦代表———

    打造空中“丝绸之路”

    截至2016年底,我国民航与“一带一路”沿线4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通航。民航要“飞出去”“落下去”,补位增点,争取有计划地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全面通航,编织起完整空中网络。

    朱国萍代表———

    推动“医养结合”基层落实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建议推动“医养结合”进一步在基层落实,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希望相关部门在制定实施养老服务政策和为老服务项目时,对失能失智老人群体有所倾斜,缓解相关家庭压力。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通力协作解决,争取让每位老年人幸福养老。

    孙宪忠代表———

    建议完善不动产登记等规则

    中央已出台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产权保护工作。立法权方面,建议完善对地权、不动产登记等相关规则的制定;行政执法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更好地保护老百姓的财产权利。

    顾晋代表———

    完善助产士培养体系

    助产士是妇儿健康事业的重要人才保障,但目前存在绝对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和教育程度偏低、培训基地不够、缺乏独立职称体系等诸多问题。建议推动建立独立的助产士高等教育学科,对学历低但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可给予相应的能力资格认证;完善培训体系,加大政府对参训人员和培训基地的支持;加快人才培养,推动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建立独立的助产士职称体系;推动修订完善母婴保健法实施方案。

    张维华代表———

    加快出台《质量促进法》

    我国品牌质量相关法律法规起步较晚,建议加快出台《质量促进法》,进一步促进企业注重产品质量。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丰富质量评估和监督手段。此外,还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为质量提升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严诚忠代表———

    优化和完善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认定标准

    人才认定标准是为国家战略服务,并对教育指导提供参考意义,但目前的力度与速度还不够。建议进一步提升人才市场化理念,优化和完善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认定标准。进一步打破体制、身份等外在条件的限制,突出绩效、德才等因素,给予用人主体更大自主权,扩大人才供给渠道;不断开发新领域、新就业机制,提供多元化工作岗位;此外,教育机构应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并注重“大国工匠”型人才的培养。

    李碧影代表———

    打造“一带一路”金融枢纽

    发挥自贸区优势,与上海合作组织加强金融等方面合作,将上海打造成“一带一路”金融枢纽,建议鼓励上合组织成员国企业在上海开设自由贸易(FT)账户,为这些企业提供全面服务;加强上海自贸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形成亚太金融网络;加强上海金融市场和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大宗商品合作,努力争取人民币定价权;发挥上海自贸区的制度优势,联合金砖国家发展金融。

    曹可凡代表———

    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和普及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普及很重要,但短时期内往往很难看到经济效益,需要政府大力投入以及政策的扶持。比如通过减免税费等方式,鼓励企业投入传统文化保护。建议对文物保护法进行修订,此外还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人才培养。

    芮跃华代表———

    建立证券公益诉讼制度

    当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发生问题时,民事赔偿和救济工作非常困难,中小企业则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建议在证券法修订过程中,适时通过立法建立证券公益诉讼制度,并设立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保障金融消费者、证券投资者的利益;在上海试点,设立专门的金融法院;加强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特别是“三会”的协同监管。

    (本报北京3月6日专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