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上海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寄语上海“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始终把自贸区建设作为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突破口,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制度创新为核心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以开放倒逼改革,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三年来,这项国家试验吹皱了 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一池春水。制度创新高地、负面清单、事中事后监管、先照后证……昔日的新名词,成了当下流行语。上海自贸区累计已有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在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从1个变11个。
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中国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过程,是用制度创新调整生产关系、用制度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越往后其重大意义越能体现。以实际行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新作为”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树立系统思想,注重改革举措配套组合,不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力度要更大,站位要更高,视野要更宽。
站在国家发展角度,在上海进行的一系列先行先试中,最具标杆和引领意义的是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让我们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把上海自贸区建设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