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3月01日 星期三
9
文化

市舞蹈学校开启首个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新学期,打造“文教结合”新平台

期待“舞蹈沃土”孕育更多顶尖人才


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练功房内,舞蹈学校的孩子们正在练功。

本报记者 周敏娴摄

    ■本报记者 周敏娴

    昨天,上海市舞蹈学校 (又名“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正式回归虹桥路1650号,入驻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中午艳阳高照,在舞蹈中心宽阔的广场上,记者看到前来报到的舞校新生络绎不绝。今天早晨七点半,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升旗仪式,舞校将开启首个在舞蹈中心的新学期,这标志着上海市舞蹈学校在“文教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期入驻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办学的还有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老校长新学期寄语:文化传承

    创办于1960年的上海市舞蹈学校,被誉为“舞蹈家的摇篮”,其培养的优秀人才不但成为上海舞蹈界的中流砥柱,更输送到全国甚至走向海外。

    如今,依托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一流的舞蹈教学硬件水平和演出实践平台,上海市舞蹈学校将继续深化“课程教学、剧目创作、舞台实践”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进行人才培养。

    舞校将以一系列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开启2017年春季新学期。昨天下午,著名舞蹈家、舞校老校长凌桂明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里,给舞校师生带来了一堂题为“传承中华文化、提升综合素养”的主题课。

    凌桂明是舞校第一批学生,也是上海首批舞蹈明星,他曾在 《白毛女》 等经典舞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几十年教育生涯,他培养了吴虎生、朱洁静等优秀芭蕾舞演员。新学期,70岁的他将给学生们上基础训练课。

    在虹桥路这片舞蹈沃土上学习、生活、工作了近半个世纪,凌桂明对学生们说:“以前我上学的时候,得边劳动边学习。现在你们条件那么好,有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这样优质的资源和良好环境,更不应该懈怠。在专业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现在多出汗,将来就在舞台上少流汗。”

    在凌桂明看来,新建成的舞蹈中心硬件太棒了,“练功房比以前多了,宽敞明亮,地板下面装了弹簧,保护孩子们的膝关节,地布也都使用进口材料。”说起新校舍的优点,凌桂明打开了话匣子,过去,练功房面积很小,超过一百平方米的练功房只有两间。现在,舞校的17间练功房面积都达到或超过150平方米。“新的地标,带来了新的展望,我期待,在这方舞蹈沃土上能孕育更多的顶尖舞蹈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文教结合

    去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是上海市“十二五”期间建设的重大文化设施,也是“文教结合”理念的重大实践。在没有围墙的舞蹈中心里,上海市舞蹈学校、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两所学校,共同探索舞蹈“中本贯通”新模式,推动上海舞蹈教育层次的整体提升,逐步创建培养高精尖舞蹈表演艺术家的新模式。

    “去年上海芭蕾舞团去荷兰表演《天鹅湖》,就从舞校招了十几个学生。”舞校校长李莹说,舞蹈教育的中、高等教育贯通,舞蹈艺术的学习、排练、演出贯通,是全面打通舞蹈艺术生态链的重要环节,并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从荷兰回来后明显不一样了。”和比自己大十几岁的成熟芭蕾舞演员同台,学生们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而在一流舞台上积累的舞蹈经验,也会成为她们日后进步的基石。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内还汇聚了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两所国内一流的文艺院团,并拥有大小两个剧场,更有利于上海市舞蹈学校与院团增进合作交流,将教学、表演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两团”专业舞蹈艺术家的力量,提高舞校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新学期的课表上,可以见到辛丽丽、吴虎生等人教授的课程,有古典芭蕾主题的,也有研究现代芭蕾范式的课程。

    据悉,上海歌舞团年度新剧 《芦花女》 就将与上海市舞蹈学校携手,学生们将有机会在剧中扮演角色,和知名舞蹈演员同台表演,在重点剧目的正式演出中进行“实战演习”。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