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2月25日 星期六
3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3月1日起正式实施,申城昨召开宣传贯彻座谈会

沪打造“电影之城”有了新跳板


    本报讯(首席记者王彦)3月1日起,国内电影领域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将正式实施。此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将2017年定为“创作质量促进年”和“市场规范年”。有了法律保驾护航,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张建亚说:“从谢晋、吴贻弓导演开始,这是几代中国电影人的梦想。今年终于实现了。有法可依,中国电影才有可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

    昨天下午,上海召开宣传贯彻座谈会,从事电影创作、摄制、发行、放映、举办电影节展等各界电影人从新法中寻求亮点,并以此为据布局下一步的创作、发行等。如张建亚所言,电影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产量、票房、产值均逐年增长,但另一面,电影票房造假,演员有劣迹,部分电影粗制滥造等问题层出不穷。正是在此背景下,一部涵盖了“管电影、拍电影、评电影、放电影”全方位的新法“千呼万唤始出来”。与会者都提到,上海电影在2016年的完片数量、电影院数量、银幕数、观影人次等产业数据上取得新高,对这座城市里越来越多的电影从业者来说,当法律将电影产业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中,打造“电影之城”的梦想有了新跳板。

    上影集团副总裁徐春萍以上影本身的全产业定位,从新法中获得不少启示。“新法从总则里就指明了电影的文化内容属性。因此,促进产业的目的是为鼓励创作,让一大批能体现中国审美、中国文化的好作品涌现出来。”在她看来,新法实施有望改善创作的软环境,让“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贯穿电影产业的始终。

    作为电影产业终端的从业者,上海联合电影院线总经理陈果则从新法中读出了更多深意,“我们能通过对电影院放映时长的比重规定,看出国家对国产片创作的支持。观众的权益同样被法律保障,今后观众会发现,正式的放映时间后,贴片广告将消失。”

    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北京迁来的民营企业。公司总经理席小唐谈到,上海近两年在电影产业上出台的若干扶持政策,让国内电影人看到了利好,加之《电影产业促进法》对电影教育的鼓励,“有理由相信,上海会出现一批优秀的电影人才,会出现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