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2月25日 星期六
4
国内;广告

西工大以无人系统产业集为核心启动建设“翱翔小镇”

发展“空、天、地、海”特色产业链


    本报驻陕记者  韩宏

    我国唯一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 工程教育和科研为显著特色的国家重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以下简称“西工大”),推出重大举措:西工大“翱翔小镇”暨无人机产业化基地建设,日前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启动。这是我国首个以“空、天、地、海”无人系统产业集为核心的“科教产融”创新示范小镇。

    “翱翔小镇”项目位于沣西新城核心区的项目规划占地5平方公里,由国家工信部和陕西省共同支持,由西工大联合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西安科为航天科技集团共同建设,预计总投资350亿元。到2022年左右,将形成产业、科技、博览、教育、综合服务五大功能板块,未来可带动上千亿元产业价值。

    据西工大党委副书记张骏介绍,“翱翔小镇”依托西工大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将成为全国首个以“空、天、地、海”无人系统产业集为核心,集产业、文化、旅游、休闲功能为一体,科研、教育、产业、金融融合发展,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的创新示范小镇。

    抢占无人机产业制高点

    陕西计划将“翱翔小镇”建成无人机产业链的龙头,抢占产业制高点,从而辐射陕西、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据介绍,“翱翔小镇”项目依托西工大在“空、天、地、海”无人系统领域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优势,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的作用,发展更具特色的产业链。其中,“空”指无人机产业链,“天”指火箭微小卫星产业链,“地”指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及无人驾驶汽车产业链,“海”指水中无人系统产业链,“集成”指无人系统的集成应用。

    目前,“翱翔小镇”已经落户的创新项目有西工大无人机产业化基地、纸基耐磨材料产业基地和西工大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其中无人机产业化基地项目规划用地580亩,计划投资135亿元;纸基耐磨材料产业基地占地50亩,预计投资5亿元。

    无人机产业化基地项目分两期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集工程实验、综合集成与测试、批量生产以及企业孵化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多用途产业化示范基地,形成年产1000件中小型无人机,1500台/套航空发动机,300台/套地面站,1100台/套航空电子设备的能力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培训开发体系,成为中国最大的高端中小型无人机产业化基地。

    整体产业布局,不局限于无人机

    西工大发展规划处处长张近乐教授告诉记者,“翱翔小镇”是一个产业集,是无人系统的集成应用,而不是某个单一的技术转化。“此次建设的无人机产业化基地,其定位就是‘空、天、地、海’无人机系统的集成应用。”

    “翱翔小镇”的整体产业布局没有局限于无人机,而是整合了西工大的学科、人才优势,在“空、天、地、海”无人系统的产业化上集成发展,也包括微小卫星、火箭、服务机器人、水下自主航行器等技术成果的转化。而这依赖于西工大在无人机研制领域拥有的丰富研制经验和雄厚科研实力。五十多年来,西工大研制成功了4个系列50多个型号的无人机系统,累计生产销售5000多架,获得各种科技成果奖48项。

    为建设大西安新中心添新力量

    “翱翔小镇”将着力打造成为科教特色鲜明、优势产业聚集、创新动力强劲、在全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科教特色小镇,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探索新的路径,为陕西加快追赶超越、建设大西安新中心增添新的力量。

    张近乐教授告诉记者,“一个基地、两个中心”是西工大确定的无人机产业中长期发展方略。“一个基地”就是把沣西新城的无人机产业化示范基地,建成我国最大的高端中小型无人机产业化基地,全面加速无人机产业陕西总部基地的建设步伐,拓展无人机产业的海外布局,为我国无人机产业化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

    “两个中心”就是建设陕北国家无人机系统试飞测试中心、西安高新区无人机系统研发中心。今后生产、制造无人机就在沣西新城示范基地,在已经建成的高新区无人机系统研发中心,继续开展研发包括前期的预研、中期的技术成果的转化。

    据介绍,“翱翔小镇”一期建设规划为五个区域———产业核心区、科技博览区、生活聚居区、商业配套区、教育服务区。

    西工大校长汪劲松表示,下一步,西工大将充分挖掘本校深厚的科研底蕴,聚焦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研发和转化更多一流成果,为全面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助力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的完成、推动陕西乃至全国军民融合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西安2月24日专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