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2月25日 星期六
6
经济观察

“超级城市”的吸引力


    令仪

    春节过后,年味尽散,但这段时间朋友圈里的热门话题,多多少少还是和“过年”有关。比如上周百度地图发布了一份2017年的春节“大数据迁徙图”,记录了今年农历正月初四到正月十五大约10天的国内人口迁徙数据,其中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春节过后,上海成为国内最热门的迁入城市。

    春节是人口的一次大迁徙和重新洗牌,可以看明显的人口流动趋势。为何流向上海? 有论者指出,根本原因,应该是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对职场白领的吸引力———长三角城市群已然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上海已经携杭州、苏州、南京、宁波等城市,以其广袤的面积、更多的职业机会、多样的发展可能性,吸引大量人口流入。

    尽管对这组迁徙数据可能有更多不同角度的解读,但有一个事实是无法忽视的,那就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超级城市”或是“超级城市群”对包括人才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吸引力,正变得越来越强劲。事实证明,一个城市的资源广度深度、人口聚集效应,发展协同性、职业选择的多样性,很难和“超级城市群”相提并论,比如日本的东京城市群,其GDP总量几乎是十几个上海的规模。

    有意思的是,一个健康发展的“超级城市”,在吸纳周边各种要素资源的同时,也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的辐射功能,形成所谓的资源“溢出效应”。举个例子,就在上周,与上海北部一水之隔的江苏海门,在上海举行了一场“海门对接服务上海合作恳谈会”,当天共有45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超过180亿元。这些项目涉及产业园整体开发、文化创意、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项目主体方九成以上来自上海。

    有相关人士透露,不久前,海门编制完成了一份 《海门对接服务上海55580行动计划 (2017—2020年)》,其中的“55580”,第一个“5”是指基础设施、产业转型、载体共建、科技人才、社会事业和人文交流5大对接工程;第二个“5”是指打造上海高端制造业配套基地、上海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上海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上海农产品首选供应基地、上海公共资源服务合作基地5大基地。至于第三个“5”则是指5个“80%”的目标———从上海引进外资项目和内资项目占比在80%以上,80%的骨干企业与上海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协作关系,80%的游客来自于上海,在海门养生养老的外来人口中上海人口占比超过80%,进沪农产品销售额超80亿元。

    “55580”看上去有点夸张,但在“超级城市”这一框架下,也只能算是一个“小目标”。数据显示,世界级“超级城市”东京周边的神奈川、埼玉、千叶这三个地方,超过80%的公司在为东京的企业提供各类服务;超过30%的就业人群每天去东京上班……“超级城市”对包括人才在内的各类要素资源,固然有“黑洞”般的吸纳力,但它的“溢出效应”,同样相当可观。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