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2月24日 星期五
9
文化;广告

丹尼尔·哈丁:阔别10年将重返申城舞台


本周末,英国指挥丹尼尔·哈丁将携手伦敦交响乐团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出两场音乐会。(上交供图)

    ■本报记者 周敏娴

    本周末,英国指挥丹尼尔·哈丁将携手伦敦交响乐团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出两场音乐会。巧合的是,距伦敦交响乐团第一次访沪恰好十年,当时只有32岁的哈丁,已经被划入“年少成名”的阵营,被业界形容为“古典乐坛新生代指挥家中的翘楚”。此次,步入不惑的哈丁重返申城,音乐会早早一票难求,足见申城乐迷们的期待。

    哈丁1975年出生于英国牛津,童年时曾学习小号。14岁那年他作为小号手参加马勒 《第二交响曲》 的乐队排练时,忽生异想,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站上指挥台演出这部作品。不出三载,哈丁自组乐团、自任指挥,排练了勋伯格的表现主义代表作 《月迷皮埃罗》,并直接把演奏录音寄给了时任伯明翰交响乐团指挥的西蒙·拉特。自此,哈丁真正意义上的指挥生涯拉开帷幕,不久后他成为了拉特的助理指挥。

    18岁时哈丁考入剑桥大学,遇到人生中的第二位伯乐———克劳迪奥·阿巴多聘请哈丁担任自己在柏林爱乐乐团的助理指挥。1996年,刚满20岁的哈丁在柏林音乐节上,首次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出,从此扶摇直上。他曾在20出头的年纪身兼挪威特隆赫姆交响乐团、瑞典诺尔雪平交响乐团、德国德意志布莱梅室内爱乐乐团客席指挥、音乐总监等职位,30岁时更是成为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他在DG唱片公司发行的马勒 《第十交响曲》 和奥尔夫 《布兰诗歌》 为他在世界乐坛赢得无数拥趸。

    在成为伦敦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之时,英国 《BBC音乐杂志》 在封面刊发了他的大幅照片,用醒目的标题写着:“丹尼尔·哈丁,红得太早?”哈丁回应说:“他们好像忘记了好多大指挥家首演时都很年轻:富特文格勒20岁首演,祖宾·梅塔头一回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时候也才23岁。”哈丁说,相比年龄,能力和自信才是一名优秀指挥必备的要素,“要是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别人就更不可能相信你了”。

    哈丁第一次率伦敦交响乐团来上海是2007年4月。当时,他们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连演两场,携手小提琴家齐

    默尔曼和钢琴家郎朗,为上海乐迷带来了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柏辽兹 《幻想交响曲》 和萧邦 《第一钢琴协奏曲》、马勒 《第五交响曲》,大获好评。2014年3月,伦敦交响乐团以国家大剧院为起点开启第五次访华巡演之旅时,哈丁与钢琴家王羽佳联手带来了难度颇高的拉赫玛尼诺夫 《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等作品。

    哈丁执棒下的伦敦交响乐团拥有超过百年的灿烂历史,克劳迪奥·阿巴多、科林·戴维斯和瓦列里·杰基耶夫等当代大师都曾先后执掌过这支乐团。这支英国老牌劲旅正如西蒙·拉特所说:“它可以让一根针都兴奋起来。”此番哈丁来沪的两场演出的曲目也颇具挑战性,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 《C大调第七交响曲》 为其管弦乐作品杰出典范;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 《e小调第二交响曲》 糅合宽广抒情与孤寂黯然的第二乐章是交响曲宝库中最为动人的篇章之一;马勒的 《第四交响曲》 以民间诗集 《少年的魔号》 为创作素材,吐露作曲家夹杂着死亡恐惧与莫名哀愁的内心实感。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