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青 通讯员王根华梁磊)3年多来,严重的颈椎畸形让11岁的杨杨(化名)无法像同龄孩子那样自由地蹦蹦跳跳,日常生活格外小心翼翼,生怕有半点闪失。但让父母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一次意外摔倒导致杨杨头颅和颈椎的交界处———寰枢椎发生严重脱位,这将其推到了生死边缘。所幸的是,上海长征医院脊柱一科的专家为他实施了高难度的寰枢椎复位手术。近日,杨杨平安出院。
据悉,来自安徽的杨杨是一个患有唐氏综合征的特殊孩子,这是一种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智力发育有一定障碍,身体长得比同龄孩子小。8岁时杨杨突然出现枕颈部疼痛,在当地和上海多家大医院就诊后诊断为“上颈椎严重畸形、游离齿状突、寰枢椎重度脱位”。
寰枢椎是人体的第1和第2节颈椎,该部位颈椎管所容纳的高位脊髓毗邻控制人体“心跳”和“呼吸”的延髓,一旦出现损伤不仅会导致瘫痪,还会直接造成病人心跳、呼吸障碍,导致死亡。
今年1月16日,杨杨在上学时不小心摔倒,当即感到右侧肢体无法活动,也无法站立。当地医院诊断为“极重度寰枢椎脱位、高位颈脊髓压迫伴不全瘫”。因损伤部位是“生命中枢”,手术风险极大,几经周折,杨杨一家来到以脊柱外科闻名的上海长征医院骨科。
杨杨的救治任务落到了长征医院骨科医院脊柱一科副主任陈华江教授治疗组的肩上。治疗组首先对杨杨进行了颅骨牵引,试图通过牵引来复位寰枢椎脱位,但杨杨的上颈椎发育异常,寰枢椎两侧的关节面不同于正常的水平,几乎是垂直,牵引没有达到复位的效果。
只有手术才能救杨杨,但手术又该如何做? 摆在手术组面前的是2个截然不同的手术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枕颈融合术”,即切除压迫颈脊髓的寰椎后部骨结构,不复位脱位的寰枢椎,这对于医生而言手术是相对安全的,但患儿的头颅和颈椎将被固定成为一体,颈椎的活动功能几乎丧失了,这将对他未来的发育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第二个方案即“寰枢椎复位固定术”。这样只固定寰枢椎,既能获得最大限度的颈脊髓减压,又保留头颈之间的活动度。但这个手术不仅需要处理前方畸形的寰枢椎关节面,更需要在寰椎上打入螺钉。
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明天,医生选择了风险和难度更高但效果最好的“寰枢椎复位固定术”。手术当日,陈华江教授主刀的手术团队为杨杨首先实施了下颌下入路前路松解术,术中应用最先进的超声骨刀,切除了寰枢椎关节后方阻挡复位的骨棘,并撬拔寰椎关节进行复位。然后再为杨杨做关键的颈后路复位手术,但俯卧位下透视后却发现松解的寰枢关节出现了比术前更严重的脱位,对后路寰椎螺钉植入造成了更大的困难。陈华江教授沉着应对,绕开患儿弯曲而纤细的寰椎后弓,极精确地在寰椎双侧侧块上植入双皮质骨螺钉,通过一系列步骤,最后终于成功实现了寰枢椎完美的解剖复位,前后路手术仅出血100毫升,颈脊髓压迫得到完全解除。术后第三天,杨杨就在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搀扶下,重新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