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2月19日 星期日
3
综合

设未来技术学院 育“新工科”人才

教育部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昨举行


    本报讯 (记者姜澎)教育部将借“双一流建设”的契机,探索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内开设未来技术学院,培养面向未来的融合交叉类“新工科”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这是昨天在复旦大学举行的全国综合性大学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透露的消息。

    据悉,研讨会将通过讨论确定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国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方案,并据此发表 《复旦宣言》。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2016年,工科本科在校生521万人,毕业生119万人,专业布点17037个。工科在校生约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工程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而且,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工程教育主动布局和深化改革到位,就会对经济转型升级起促进作用,否则将会迟滞产业升级的进程。

    但从世界范围来看,人才培养对新技术创新和新产业发展需要适应的时间,需要整个教育系统作出相应调整。仅以美国为例,其高等教育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利用20多年时间才适应信息技术革命所引发的人才资源转型需求,其自身也完成了战后高等教育结构转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国的工程教育立即对此响应。2011-2015年,美国工程领域学士学位授予人数由8.3万增加到10.7万,硕士学位授予人数由4.7万增加到5.7万,2015年更是实现了11%的年增长率;博士学位授予人数也由0.96万增加到1.17万。学士学位主要集中在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医药工程等专业,且呈现了较高的年均增长率。

    从工程教育与产业的互动看,新兴工科专业的布局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去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设立未来技术学院,北京大学也开始设置整合科学试验班,尝试培养“新工科”人才。在昨天的研讨会上,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张大良称,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这些做法值得鼓励,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进行类似的尝试。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