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2月17日 星期五
XR15
文汇学人;学林

周子亚和他的海洋法研究


    尤俊意

    法律问题有时候其实背后就是政治问题。此前南海的各种问题、争端,常使我不由想起我的老师与同事,著名的国际法教授、海洋法专家周子亚先生在他的著作《海洋法知识》中所说,“21世纪将是海洋时代”,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是高度政治性的,每一个题目均有其政治涵义。法律是为政治服务的,现今国际法事实上主要是通过政治程序来缔造的”。此话一语中的。比如此前的所谓南海仲裁案,综观美日澳菲种种丑陋表现,他们无非是想通过违法无效的法律手段来达到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目的。

    周子亚先生是解放前留洋回国,如今已渐行渐远的我国老一代法学家中比较年轻、学术思想相当活跃的一位。他1911年生于杭州,1928年考入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先后在行政系、外交系学习,毕业后在外交部工作。1935年公费留学柏林大学,获得国际法硕士学位后回国。抗战期间先后在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政法系、外交系任研究员和教授。由于他的语文功底好,期间他还兼任了语文专修科主任,并发起成立了“渝社”学术团体。抗战胜利后以访问学者身份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大学、新德里大学和贝纳斯大学等讲学。回国后先后在厦门大学政治学系和浙江大学法学院任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厦大期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在华美军士兵强奸北大女生案件,血气方刚、36岁的他,当即撰写了《从国际法立场论美军暴行之性质及外国军队刑事管辖权问题》一文,刊登在《观察》杂志上,表现出爱国知识青年的家国情怀与法学教授的专业素质。

    解放后他先后在之江大学、浙江师专和华东政法学院任教授。1958年他调入新成立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先后在国际关系研究所、学术情报研究所和法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80年我考入上海社科院法学所从事法学理论研究工作时,他已是拥有老教授最多、实力最强的国际法研究室主任了。同时,在老一辈教授中,他也是当时身体比较健硕、学术思想相当活跃、学术成果非常丰富的一位。

    作为前半段学术生涯,他见长于外交学的研究。至1948年,已经出版了《现代外交家传记》《当代国际人物》《外交政策与外交行政》《外交文书与外交礼节》《中国外交之路》《使节与领事》《第三国际与苏联外交》《外交监督与外交机关》《美国与美洲世界——美洲外交史》《外交官》《分治后的印度》《国际法新论》《国际公法提要》等著作。作为学术生涯的后半段,主要时间段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他的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国际公法的研究上, 特别是他对海洋法方面的研究与贡献。除了主编译著《国际公法》(知识出版社,1981年)、两人合译《瑞典的仲裁》(法律出版社,1984年)、主编《国际法与技术转让》(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7年)外,他还以他为主、与人合著出版了《海洋法知识》(知识出版社,1985年)和《公海》(海洋出版社,1990年)等著作。与此同时,他还发表了包括海洋法专业问题的国际法论文100多篇,参与了全国各地有关国际法以及海洋法专题的学术研讨会,带教国际法专业研究生。他的有关海洋法与外层空间法论文“研究国际法的迫切任务”、“海洋法在国际法中的地位”、“论联合国第三次海洋会议与海洋法公约”、“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和战略形势”等发表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此外,他生前曾先后担任了许多学术性团体的职务: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顾问,上海法学会理事,中国海洋法研究会高级顾问,上海GATT课题研究中心顾问。此外他还担任过联合国特约通讯员等。

    周教授与我的关系是师生与同事,虽然他没有给我上过课,但他对我的学术状况是很关注的,单位走廊上几次遇见,总会对我说:“文章看见了,继续努力啊。”经过几次接触,我感到他真是个性情中人,性格非常直率与耿直,有时候显得有点天真可爱。我在研究生部工作期间,两次拜访了他。他就住在淮海中路拐角的瑞金一路一条弄堂里,如今此处由于建造地铁而拆迁了,他也于1995年离世了,但我每次路过,都会想起这里曾是周先生及其美丽贤淑的夫人高曼玲女士的家。

    最令我感动并难以忘怀的是,1985年年底的一天,他来到我的办公室给我一本书,谦虚地说,“请你多指教”,我一听就头冒冷汗、受宠若惊,赶忙站了起来,请他老人家坐下。我一看是一本刚刚出版的新书《海洋法知识》。翻开扉页,只见写有老到苍劲的三行蓝色钢笔字:“尤俊意同志惠存 作者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我一边忙不迭地说“让我好好拜读,让我好好拜读”,一边很快地把目录看了一遍,本书共有16个部分:导言,海洋法的形成和发展,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近岸水,海峡和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和群岛国,岛屿制度,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公海自由,船旗国和公海上对船舶的干涉,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学研究,内陆国的困境,海洋争端的解决和海洋法法庭的设立,海洋法和海洋立法。正文后面还有四个附录:世界各国领海宽度,捕渔区和专属经济区一览表,海洋管辖权区域示意图,“低潮基线法”划定领海宽度示意图,“直基线法”划定领海宽度示意图。该书连附录一共20个部分,第一版只印行了5000册。当时由于时间仓促,不及细细阅读,只是粗略浏览了一下。如今时隔30年,一当发生南海问题仲裁案时,我就第一时间从书橱上取出了这本书,从头看到尾,觉得对我了解海洋法知识和增进海洋意识都有很大帮助,也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来龙去脉及海洋法津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概要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我想,这个时候是多么需要周先生呀,他如果健在,肯定会对我们做有关内容的报告,写出相关内容的论文,上报相关内容的内部专报,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咨询。书到用时方恨少,国家有事思良将。我们国家是多么需要像周子亚教授这样的海洋法专家,多么需要有老中青一条龙梯队结构的海洋法队伍啊。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