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玮婕
这一边满是各式植物景观,那一边就是烟波浩淼的滴水湖,置身于野趣中的你既可以在蓝色的环路上自在慢跑,或者踏着滨湖步道与湖水“亲密接触”,还能骑着自行车潇洒地沿湖“兜风刷圈”……今年年底之前,临港滴水湖环湖景观带的景观工程就将建设完成,明年更将有七座结构形态各不相同的步行桥梁在湖上搭建起来,为环湖公园提供连贯的步道体系。
记者昨天前往这条环湖景观带一探究竟,目前面积为4.8公顷的示范段已全面竣工,还有32.5公顷的区域也启动了建设。
七座步行桥将成标志节点
这条沿着滴水湖的景观带是临港地区最核心的公共敞开空间和滨水活动空间,有望成为承载城市户外生活、激发都市文化的“湖滨客厅”。该项目总面积82.3公顷,总投资25.2亿元,包括环湖一路和滴水湖岸线间约60米至80米宽的绿带及北岛。
目前,环湖景观带的建设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绿化景观,景观带上种植的乔木多为落羽杉、香樟、乌桕、栾树、北美红枫等,灌木以鸡爪槭、桂花、枇杷、蚊母树为主,地被上则是百慕大草坪、鸢草、狼尾草等。
今后,绕着滴水湖一圈,将有三种不同尺度和景观体验的环湖路径,提供不同速度的环绕湖区的可能性。最靠近湖水的是一条宽度6米的滨湖步道,中间一圈是供自行车通行的环路,外侧还有铺上了蓝色透水沥青的慢跑环路。
第二阶段的建筑及桥梁等设施,计划今年分批开工,明年年底之前完成建设。环绕滴水湖的周围,结构形态、材质、色彩各异的七座步行桥梁将成为景观带的标志性节点,为环湖公园提供连贯的步道体系。以“七大洋”为设计理念,每一座桥代表一种海洋景观和观景方式。
“小拐角”丰富滨湖空间
当人们绕着滴水湖自在“刷圈”成为可能后,湖畔还将逐步建起不同功能的建筑,书店、咖啡馆、自行车餐厅等或是“文艺范”或是“运动风”的各式“小拐角”,会让整个滨湖空间丰富多彩起来,成为人们放松小憩、运动休闲的好去处。
环湖景观带的配套设施采用集群设计方式,以功能划分为不同区域。其中,北岛区域以文化娱乐功能为主,将构建一家木结构的艺术餐厅,约4000平方米空间方便游客亲近自然,附近还会有一个作为观湖制高点的灯塔。
临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包括滴水湖环湖景观在内的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提速,临港将加快形成现代化滨海新城的风貌,“在海绵城市建设上,春花秋色海绵化城市公园、新建地区路网骨架海绵化等七个示范项目启动实施;地下综合管廊方面,北岛、综合区、科技城等重点板块综合管廊建设全力推进。其中,北岛西路1公里示范段完成主体结构,水芸路等14.8公里综合管廊开工建设;综合交通体系方面,加快推进沪芦高速———海港大道节点打通工作,18.9公里中运量交通1号线规划启动前期方案研究,有望连接起临港主城区和产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