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2月14日 星期二
6
国际

朝鲜用新型导弹试探特朗普


    朝鲜13日宣布,前一天成功试射一枚“北极星-2”型地对地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这是在朝鲜潜射导弹基础上研发的新型导弹,采用固体燃料,显现技术进步。这是朝鲜在美国新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任后首次试射导弹。有分析师认为,朝鲜没有试射洲际弹道导弹,而是用一种不太过火的方式试探特朗普政府的对朝政策。

    固体燃料意味着导弹技术升级

    朝鲜中央通讯社13日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现场指导了“北极星-2”型导弹的发射。韩国军方说,导弹发射时间为12日7时55分,发射地点在朝鲜西北部平安北道龟城市附近,飞行高度约为550公里,射程大约500公里。朝中社说,“北极星-2”型是在去年8月成功测试的潜射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的,增加了射程。这相当于把潜射导弹改进为陆基导弹,同样采用冷发射方式,即先用压力把导弹从发射筒内弹射出去,到达一定高度后再点燃发动机。

    新导弹由大功率固体燃料发动机推进。金正恩说,这次试射实现了朝鲜火箭工业从液体燃料到固体燃料的转换。由于开发了新型战略武器体系,朝鲜人民军将能够在水下和空中任意空间最准确、最迅速地完成战略任务。一些军事分析师认为,使用固体燃料意味着朝鲜导弹技术水平升级,固体燃料可以加大发动机推力、增大射程,还可以缩短对手的预警时间,令对手面临更大威胁。

    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春根接受韩 《中央日报》 采访说,液体燃料易燃性较高,且所含氧化剂能腐蚀弹体,因此需要在发射前注入,而固体燃料不需要在发射前加注,方便移动发射,机动性增强,将使韩美难以探测发射准备工作。

    《中央日报》 报道,韩国军方12日先是推测朝鲜发射的是射程1300公里的“芦洞”型导弹,几小时后改变判断,认为是射程3500公里的“舞水端”导弹经过了改进,安装了新发动机,并且使用了固体燃料。朝中社报道则印证了这些猜测。

    朝中社说,在最恶劣条件下试验和完成新设计制造的自行发射架得到检验。从朝方发布的照片看,这是指履带式导弹发射车。军事分析师说,履带式发射车适用于山地多、路况差的朝鲜,而且便于导弹发射前校准水平,可以缩短发射准备时间。朝方称,试射还验证了弹道导弹战斗部再入大气层后的制导和反拦截机动能力。

    此次试射有意避免“过度挑衅”

    按照朝中社的说法,“北极星-2”导弹的试射日期是金正恩亲自指定的。四年前的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四天后的本月16日,朝鲜将迎来“光明星”节暨已故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诞辰纪念日。

    在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高级分析师罗伯特·曼宁看来,试射导弹的首要目的还是检验导弹技术,可能是为了检验洲际弹道导弹的前两级助推器。有军方背景的韩国庆南大学远东问题研究所教授金东叶持相似看法,认为朝鲜已经开始研发可机动发射的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不过,韩国军方认为朝鲜尚未掌握大气层再入技术。

    《中央日报》 说,朝鲜自去年10月以来连续三次选择在龟城市方岘洞一带试射弹道导弹,韩美情报机构认为那里可能有平安北道宁边郡以外的第二处铀浓缩设施。

    而外界更为关注的是,这是朝鲜自美国总统特朗普1月20日上任以来首次试射导弹,且正值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美国之时。东京国际大学朝鲜事务专家伊豆见元告诉英国 《金融时报》 记者,朝鲜在日美峰会期间试射导弹,表明朝鲜希望看看特朗普会作出多强烈的反应,朝鲜官员现在不确定美国新政府会采取什么实际动作,因为在如何与特朗普打交道方面没有先例可循。

    不少专家认为,为了试探特朗普,朝鲜此次试射显然有意避免“过度挑衅”。“导弹只飞了500公里,比‘芦洞’和‘舞水段’短得多,而且是以较低的弹道飞行”,美国智库CNA朝鲜事务分析师肯·高斯认为,朝鲜刻意发出了一个“克制的信号”,可能试图寻求与特朗普政府对话。接下来需要解答的疑问是特朗普是否会调整前任总统奥巴马的对朝“战略忍耐”政策,朝方将作出相应调整。

    朝中社在报道试射时强调,考虑到周边国家的安全,采用了高角度发射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吴日强副教授告诉新华社记者,高角度发射、即垂直发射可以避免弹头落点离日本太近、刺激日本。 胡若愚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