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2月11日 星期六
6
经济观察

电视的新玩法


    2010年,3D电影《阿凡达》在全球拿下27亿美元票房,它也推着3D电视机进入普通消费市场。七年过去,3D电影依旧是电影院的票房金牛,但搭车的3D电视机却没能留下来。

    在今年1月的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大展上,LG电子和索尼的相关人士相继表示,年内会停止生产所有带3D 功能的电视机。如果加上去年8月就已经宣布不再生产销售3D功能的三星电子,以及更早宣布停产3D 电视的Vizio、夏普、TCL,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市场上或许就再也看不到主流品牌生产的3D电视机了。

    LG 新品开发总监表示,3D功能从来没有被普通家庭消费者普遍接受,人们在选择新电视时,是否支持3D功能根本不是一个关键的购买因素;索尼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类似的观点。来自一线的销售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3D电视销售每年都在下降。根据NPD集团的数据,3D电视在2016年全年的电视销售额中仅占8%,低于2015年的16%和2012年的23%。原生支持3D功能的蓝光播放器的销售额占比,也从2012年的40%下降到2016年的11%。

    消费者不支持3D电视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3D内容太贵。在美国,百思买网站上一部普通版 《自杀小队》 蓝光版售价9.99美元、而3D版本则卖29.99美元。所以到最后,越来越少人买3D电视机,这个产品,也就走到了尽头。

    不过,对电视机行业的传统巨头来说,停掉卖不动的3D电视生产线,只能算是2017年遭遇的各种挑战中最容易对付的一宗了。真正的麻烦来自野心勃勃的互联网电视———从2013年乐视推出超级电视之后,越来越多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新玩家涌入市场。来自市场咨询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乐视、小米、微鲸、暴风、风行、看尚、酷开、GGTV这8个新玩家占据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20%,远远超过2015年的3%。其中,排名第一的乐视3年来的累计总销量已超过900万台,第二阵营的微鲸、小米去年的月出货量也都超过了10万台……以这个增长趋势来推算,新玩家的出货量追上老牌巨头,也就是这两年的事了。

    短短四年,互联网电视做对了什么?

    要弄明白这一点,排在第二阵营首位的微鲸电视,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在2015年8月推出第一款55英寸产品之前,这个品牌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没有传统的整机生产商做后台老板 (比如酷开)、不运营视频网站 (比如乐视)、没有生产智能硬件的背景 (比如小米)———只有华人文化基金、腾讯、阿里巴巴的20亿元投资。

    因为一张“白纸”的背景,微鲸只能小心翼翼避开被讲得太多的“生态系统”,以及各种让人望而生畏的“黑科技”,而是专注于“智能家庭娱乐”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成立的一年半时间内,它推出了8个尺寸段的互联网电视、智能投影仪、VR一体机X1等产品,形成了包括电视、VR、微投、音响等多产品线智能终端矩阵。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产品,包括背后的技术、内容运营,都围绕着“智能家庭娱乐”这一场景释放。比如去年10月上线销售的“魔方G1”投影仪,它同时具备了投影、电视盒子、移动音箱等功能,摆脱了客厅的束缚,而是包括了卧室、浴室等家庭的所有场景,适合大城市租房一族小家庭的需求,也拓宽了另外的想像空间,比如出差、露营、车内等等。

    相比硬件生产背景的缺乏,微鲸在内容资源的运营商上更具备“互联网电视”这一标签特征。作为唯一一个整合多平台海量优质内容、集中运营的互联网电视,微鲸最擅长的是集结、整合海量优质内容———包括腾讯视频、芒果TV、东方梦工厂,以及TVB、BBC……在搭建了这样一个内容门槛之后,这家互联网电视生产商的最终目的,是让观众“摆脱机顶盒”———如同当初机顶盒的出现,就是想让观众彻底摆脱有线电视线缆那样。

    互联网电视生产商想方设法绕开第三方的“机顶盒”与用户“直连”,背后的潜台词,是希望尽可能将用户的消费留在自己的“生态系统”内。这会不会成为互联网电视下一轮的玩法? 可能性非常大。也是在上个月,全球最大视频流媒体服务商Netflix宣布,公司与巴西一家宽带运营商已经达成协议,双方将合作推出一款Netflix品牌的电视。用户一次付清两年近600美元的服务费之后,就能拥有这台43英寸的电视机,并免费收看Netflix的基础版节目……

    照这一玩法的套路,用不了几年,TCL、夏普、海信这样的传统巨头就会变身电视机行业的“富士康”,这些称雄几十年的老牌子,会被内容服务商、甚至电信运营商们的“芒果电视”“合一电视”“中国电信”所取代。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