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是人们对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儿童的另一称呼,他们在社会交往、言语发育上存在不同程度障碍,就像天上的星星,遥远地闪烁着光芒。他们一出生便遭遇不幸,在婴儿期就会回避与人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不愿与人亲近。在幼儿阶段,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及至成年,他们因为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星星的孩子,这看似美丽的名字背后,却往往是家长的辛酸、社会的曲解以及受教育机会的相对缺乏。
家长缺乏认识而消极诊断、延误治疗,师资奇缺、经验匮乏、融合教育难以开展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公众对自闭症的认识和了解。而今年年初在上海地铁南京西路站悄然出现了一处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公益创意广告,吸引了许多乘客前来参与、体验,一时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
该公益创意广告位于地铁2号线南京西路地铁站站厅位置。站厅中央矗立着一只巨大的“八音盒”。这只长5米、高2米的“八音盒”,外观呈深蓝色海洋图案,内部是明亮温暖的橙黄色。“八音盒”箱体的左部安装有一块互动电子屏,屏幕中一位长相清秀的小男孩,咬着嘴唇,眼神茫然而游离,这是自闭症儿童的典型表情特征,让人顿生爱怜。电子屏的左侧则是关于自闭症的文字介绍,有一行小字提示:“捐助1元,可能会改变TA的一生”。乘客在投币口投入1元硬币,即可启动“八音盒”装置。
“八音盒“启动后,伴随着美妙动听的背景音乐,箱体内部最左侧的“小人儿”开始踏上他的旅程。从“鲸鱼星球”到“调色盘星球”,再到“音乐星球”,最终“小人儿”翩翩降落,与下面许许多多的“小人儿”相聚一起。通过在地铁站的醒目位置设立这样一座充满创意和特殊体验的音乐盒,能够吸引过往的人们关注该公益广告所要表达的话题,并触发人们内心的感动,以奇妙的创意来换取小小的“1元钱”。而所有1元硬币都将通过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基金会捐赠给上海青聪泉儿童智能训练中心,用于自闭症儿童和其他发育障碍儿童及其家庭的专业性康复训练与辅导。
然而,该公益广告的特别之处却不仅仅在于善款的募集。根据医学专家研究,自闭症儿童对于音乐、色彩或者声音有着特别的感觉,如果能让这些孩子经常接触让他们感到愉悦的声音或者画面,对他们的康复将很有好处,但这恰恰是靠单个家庭或康复机构的力量难以做到的。而地铁却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绝佳场所。在音乐盒电子屏上方有6个二维码,分别对应6位孤独症小朋友的头像和名字。通过扫描二维码,添加相应小朋友的“微信”,乘客可以发送文字、语音或图片,给小朋友和他们家庭送去鼓励和祝福。有些乘客还分享了自己与自闭症儿童之间的小故事。将真情实感转化成文字、语音、图画等传递给星星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爱不再孤独。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智能手机能轻而易举地实现主办者的这一目的。
此次地铁公益创意广告改变了以往公益广告单向灌输或募集善款为主的模式,真正从被帮助者的需求出发,以创意互动的方式吸引乘客参与互动,利用地铁实体空间制造对公益话题的关注热度,然后结合移动互联网手段,扩散话题的影响面,并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功能,为受助者搜集真正需要的各种形式的爱心。它既发挥了地铁空间的聚集优势,又让公益广告不局限在地铁空间内,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结合,唤起了更多公众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和理解。这样的公益广告不仅能达成募款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能让星星的孩子们知道,有许多陌生人在关心他们。该案例为今后公益广告的创意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