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医学健康疑问,我们邀请医学专家来解答。
tangwj@whb.cn
问 针灸减肥原理是什么
答 王祎 侯文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医生
大家都说“每逢佳节胖三斤”,过了春节,天气渐暖,爱美人士开始发愁,减肥也开始进入热潮。那哪些人才是真正的“胖子”呢? 我们先来做个算术。
体质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2(m)
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衡量胖瘦的指标。在中国,我们认为BMI超过24就属于超重,超过28属于肥胖。
再来,我们可以拿尺量一下腰围。当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超过80厘米就属于腰部肥胖。
除了BMI、腰围,我们还有腰臀比、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数等指标。
中医 《素问·通评虚实论》 提到,“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中医认为,肥胖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厚腻关系密切。现代家庭多条件优越,饮食行业也越加卓越,甜食、油炸食品、零食大多含有高热量,对自控能力差的人,这就成了罪恶的源头。
“吃得多”,就需要“动得多”来消耗掉多余的热量。但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代步工具普及,体能消耗减小,是肥胖产生的另一个因素。
从医学角度讲,肥胖是能量代谢异常导致的。单纯性肥胖是各类肥胖中最常见的 (以下说的肥胖均指单纯性肥胖),可伴有代谢障碍。聚餐增多导致的肥胖、产后休养导致的肥胖等,均属于单纯性肥胖。
肥胖病人大多会病急乱投医。最常见的就是节食,甚至断食减肥。通过断食确实可以快速减轻体重,但想要长期依靠节食来控制体重,很难坚持。多数人会进入“节食-暴饮暴食-节食”的状态,此时不但情绪会烦躁,也会影响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我们常遇到因过度节食减肥导致女性月经失调的案例。
自制能力差的人还会选择“偏方”———减肥药。减肥药多是利用脱水原理让体重下降,这不能真正达到减肥目的,容易反弹。减肥药的安全性也有待考证。
针灸减肥是一个现代医学界诞生的新词,医生通过针灸针刺激穴位来调理脏腑,从人体的整体调节达到减肥的目的。
针灸减肥一般包括体针、耳穴、电针、埋线等。
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针灸减肥从脾、胃、肾入手,调节脏腑功能,升清降浊,从而达到减肥目的。大多数肥胖患者以腹部肥胖为主,我们也会多选用腹部穴位,而腹部也正是脾经、胃经、任脉所行之所,有健脾除湿、调理气血的作用,所以腹部的穴位也大多是常用的减肥穴。岳阳医院针灸科单纯性肥胖门诊治疗减肥有十余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针灸减肥经验,临床上主穴多选取中脘、上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足三里、合谷等。
很多相关研究证明,针刺能够调整摄食中枢,对食欲有一定抑制作用。临床上也有患者表示,经针灸治疗后,食欲有所下降,或在进食时容易出现饱腹感。
此外,在减肥和塑形的同时,针灸还能改善患者其他临床症状。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大都会有大便稀溏,经治疗后,大便恢复正常。不少女性患者也表示,通过针灸治疗,痛经、月经不调、黄褐斑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当然,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渐进过程。针灸可以减肥、塑形,但也不能单纯依靠针灸解决所有的肥胖问题,患者需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新的能量平衡,科学减重。
问 如何提防病毒性心肌炎
答 蒋金法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医生
早春的气温总是让人难以捉摸,时而和风温煦,时而寒风凛冽,这忽高忽低的气温让一些机体免疫力弱的人很苦恼,稍微疏忽点就立马患上感冒。很多人对感冒满不在乎,觉得是个小问题,患上感冒后还通宵达旦地工作或玩乐,但感冒可不是小毛小病,几年前,一位年轻女教师就因为病毒性心肌炎不幸离世,逝者之前有感冒史,病尚未好,就跑去青岛度假,在海里游泳后出现休克,最终没能抢救过来。因此,感冒不能小觑,一不当心就可能招惹出病毒性心肌炎,尤其在冬春交替之际更要提防。
所谓病毒性心肌炎就是病毒引起的心肌炎症,可以造成广泛的心脏损害。心肌炎早期是病毒损伤所致,之后则可以出现自身免疫反应。
心肌炎的患者多数从感冒迁延而来,患者先出现呼吸道的症状,发热,全身酸痛、乏力,过了几天感冒好了,但两周后突然出现心脏不舒服,比如胸闷、心慌,严重的会发生休克、猝死。也有一些患者发病紧急,属于爆发性心肌炎,患者感冒发热的同时就会出现气短、胸闷,或心律失常,严重的同样会出现休克、猝死。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则可以表现为腹泻、腹痛。
病毒性心肌炎在儿童及年轻人中比较常见,老年人较少。在流感期间,会有更多的人患上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大部分还是自限性的,即机体的抵抗力会自己消灭掉病毒,慢慢地就能恢复。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可能留下后遗症,轻症患者可以出现早搏或传导阻滞,较重的患者可能患上心肌炎后的心肌病,医学上称之外扩张型心肌病。
病毒感染和免疫力低下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很多病毒可以诱发心肌炎,绝大部分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也有少部分是肠道病毒感染所致。这些病毒对心脏更“亲近”,它们可以通过血液到达心脏,在心肌细胞里繁殖,从而损伤心肌细胞。
除此之外,心肌炎的发生和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和异常反应有关。免疫力下降后没有办法抵御病毒的入侵,让病毒有了可乘之机,从而在心脏里肆虐。
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效疗法,采用综合疗法。
首先,从预防角度入手。平常要避免感冒,正值初春,不要过早脱掉冬衣,防寒保暖还是要做好。另外,要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尤其是在流感大爆发期,出门时候可以戴口罩,避免呼吸道的病毒通过唾液传播。体质弱的人尤其要注意提高免疫力,营养均衡,多吃水果蔬菜,以及高蛋白食物。还要坚持运动,强健体魄。
已患上心肌炎的患者要注意营养,饮食原则包括:1、饮食清淡,食用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之物。2、少食多餐,不宜进食过饱,尤其晚餐,以免增加心肌负担。3、多吃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4、避免油腻刺激性食品,特别是急性期禁食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辣椒。5、心肌炎病人尽量保持大便通畅,所以多进食粗纤维的食物。
第二,注意休息。年轻人不要熬夜。尤其在患上感冒后,要多喝水。如果出现全身乏力,一定要警惕心肌炎。确实患上了心肌炎,千万不要做剧烈活动。这是有动物试验支持的,患上心肌炎后再剧烈运动会加速病毒在心肌里的复制,加重病情。
第三,必要时要用药物治疗。病情属于早期的话,可以使用一点抗病毒药物。严重的可能还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来抑制免疫,减少对心脏的伤害。
问 胆道外科ERCP能治啥
答 王雪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医生
说起胆道外科疾病,你的脑海中是否浮现出大刀阔斧的开腹手术场景? 但如果病情迁延不愈,反复的手术显然不是上策。一种叫做ERCP的技术能对许多胆道疾病,特别是胆总管下段及胆道胰腺共同开口处的各种疾病有立竿见影的诊疗效果,且能避免手术的痛苦,它正成为医患双方的重要新选择。
我们曾接诊过一个只有6个月的小患者,就诊一月前因胆总管扭曲、局部淋巴结肿大、左腹股沟斜疝,接受了腹腔镜辅助下胆道探查造影+胆囊切除+肝活检+左疝高位结扎术。然而,术后复查结果显示:小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出现了异常持续升高。当地医院判断可能是术后的胆道感染,但只能常规对症抗炎,并无有效治疗方案。家长心急如焚,经过多方打听,带着孩子找到我们这里。我们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后,决定实施ERCP术。
ERCP的中文名字叫做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为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的内镜诊断技术,现已在我国推广。最初,ERCP主要用于诊断胆道、胰腺疾病,而现在由于B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ERCP主要作用已不是用于诊断,而是用于治疗胆胰疾病,尤其是胆管结石、胆胰肿瘤引起的胆胰管梗阻。
ERCP所采用的内镜为十二指肠镜,形似胃镜,但它的镜头在镜壁的侧面,操作难度较大。操作时医生先将十二指肠镜经病人口腔、食道、胃,到达十二指肠,找到胆胰管开口———十二指肠乳头,然后插管进入胆管、胰管,注入造影剂,透视下明确胆胰管病变,如胆管结石、胆胰肿瘤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医生有了这把利器在手,便能在直视下对病变部位精准操作,且对患者的创伤极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尤其适合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大型手术的高龄或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