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汉堡,两个以商业精神闻名于世的国际化大都市,在2017年步入了成为友好城市的第31个年头。对于上海来说,汉堡是最早的友好城市之一。而对于汉堡,上海则是其屈指可数的8个友好城市之一。
和上海直辖市的地位相似,全称为汉堡汉萨自由市的汉堡享有联邦州的地位。在中国农历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汉堡市长、德国社民党联邦副主席、汉堡社民党主席奥拉夫·朔尔茨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谈到上海和汉堡的合作时,朔尔茨表示,上海和汉堡作为两个以港口著称的大都市有许多相似之处,双方的合作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而上海和汉堡成为友好城市后,则加深了双方的合作和交流。1986年,上海和汉堡签订了友好城市协定,就在一年后,上海和汉堡开启了学生交流活动。令汉堡骄傲的是,这是中国第一次与外国进行学生交流。
朔尔茨介绍称,汉堡和中国在经济、教育、科技、旅游等领域有着成果丰硕的合作,汉堡是中国进入欧洲的门户。现如今,有超过一半的德国对华外贸在汉堡港处理。涉及中国的集装箱装卸业务占据汉堡港集装箱总业务量的三分之一,使中国成为汉堡港最重要的外贸伙伴。550多家中国企业在汉堡市设有办事处,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汉堡比其他欧洲城市都要重要。
除此之外,有700多家汉堡的企业从事和中国的贸易工作,在汉堡,这些企业掌控着整个中欧间的进出口贸易。除此之外,每年下半年在汉堡举行的“汉堡峰会”和“中国时代”则是全德最重要的两场涉及中国的大型活动。
朔尔茨希望,上海和汉堡的合作能够在友好城市的框架内得到进一步加深和加强。
上海和汉堡在过去30年中建立起的友谊、联系和项目应该继续被保留并且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保证这种美好愿望能够落到实处,上海和汉堡每两年签订一次合作备忘录,备忘录确定了在之后的两年中哪些项目将在两座友好城市间被落实和推进。朔尔茨先生表示,对未来上海和汉堡间的继续合作,他充满了信心,并祝每一位上海市民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本报柏林1月24日专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赵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