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1月24日 星期二
6
国际;公告

特氏“交易外交”刍议


    ■  陆忠伟

    2017年1月20日,唐纳德·特朗普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特氏的治国理政方式随之也从“推特治国”与“竞选模式”切换为“号令三军”与“交易外交”。其“1·20”就职讲话,言简意赅,风格独“特”,扭住重建“伟大美国”的中心任务,强推“购买美国货”及“雇佣美国人”,有点新店开业,傲睨群雄,强买强卖的味道。

    从出战总统大选到入主波多马克河边的白宫,特朗普经常语惊四座,出手不凡。其钦定的白宫与政府两大班子及政策调门,被称之为由四个“T”为内涵的施政基调与方向:对石油大亨雷克斯·蒂勒森 (Tillerson)的国务卿任命,不断引发外交纠纷的台湾 (TaiWan),贸易 (Trade),以及妄论南海等领土 (Territory) 问题,剑拔弩张,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中外学术界、舆论界多认为,特朗普外交手腕之“特”:精于利益交换、长于讨价还价———擅长搞“交易外交”。在其口中,举凡双多边经济、军事、贸易事宜,均可交易、置换。特朗普会以“性价比”为尺度,衡量各领域对外关系的盈亏,凡是价高质低者,不论是老牌盟友,还是新兴力量,均要重新估价、调价,直至物有所值,方“等价交换”。

    特朗普政府的“交易外交”,显然是受美国国力颓势与政治逻辑主导。其鼓吹推动“制造业回流”、对外加征歧视性关税、将解除对俄制裁与美俄核力量谈判捆绑、欲将“一中”原则与经贸问题挂钩等等。实乃使用外交政治筹码,为实现政策目标服务。“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荣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仁德义道所在,天下归之的道理,特朗普及其白宫幕僚应该懂得。

    特朗普从商业大腕成为“红顶商人”,“生意经”挂嘴边,看似俗气、土豪,但“不知实用主义,何以知美国”;美国人讲政治、重经济、很势利,乃“天生的实用主义者”! 此系美国社会文化之深层,亦是美国朝野部分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所选择的思维与行事方式———用轿子将特朗普抬进白宫,期许他用好实用主义哲学,找到管用的对策与措施。

    实际上,美国历届政府为维系全球经济渗透力,在贸易、金融及地缘政治领域频频出击。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动海湾、伊拉克两场战争,与欧日大打贸易战、金融战,并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凡此种种,无一不是在为石油、市场、资本、货币、产业而战。不同的是,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政府注重包装,师出有“名”,不像特之行事,火力全开、土气十足。

    中国人熟悉美国的亨利·基辛格、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康多莉扎·赖斯、约瑟夫·奈等著名地缘政治大家、国际战略大师、国家安全顾问,亦知晓他们的“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外交理论;但不甚熟悉甚或从未接触过唐纳德·特朗普从商战实践抽象、上升的“开价术”“要价力”的路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诸如国家核心利益、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容破坏,不能交易,不能置换;中国更不会拿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交易筹码。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此乃经济规律,更难以抗衡。中美在促进全球发展与繁荣方面利益与共,绝不能因“噎”废食,因小失大。

    新旧交替,必乱一气。特朗普政府对外交及中美关系,有个新手上路的过程。中国对特朗普政府也有个“再教育”的新课题。外交是以智慧和精明处理复杂局势的学问和艺术。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治理;特朗普政府在对华关系上应秉持足够善意,共同推动经贸关系取得更好发展。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