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1月10日 星期二
7
城事;公告

一位建筑师在飞机舷窗边,用镜头来“理解城市”———

17年,在空中“读”出城市变迁


2005年,从空中俯瞰嘉定,圆形的老城由护城河围绕,形态完整。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供图)

    ■本报记者 史博臻

    有一个人,既不是攀爬达人,也不是蜘蛛侠,却把空中“读”城这件事坚持了17年。17年里,他乘坐了600多架次民航飞机,其中500多次带着单反相机,400多次有机会坐在窗口,300多次舷窗玻璃干净、光线合适、天气晴朗、空姐和邻座友好,由此在空中拍到了国内外110多个城市的上万幅图景。

    他就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在导师海尔勒的鼓励与启发下,他从2000年开始了空中“读”城。他说:“作为建筑师,能通过民航飞机的舷窗拍摄起飞、降落和飞过的城市,还能拍到自己设计的建筑,实在是令人特别激动的事情。”

    建筑:再挤总能找到空隙

    每次乘坐飞机时,李振宇都传达着城市研究者理解城市的方式。

    在他生活了33年的上海,亲眼看着这座城市高楼的“平均身高”从15米“长”到100米,不禁感慨:上海高得这么高,高得这么多,高得这么快,高得这么四面八方。透过飞机舷窗,能看到黄浦江气势磅礴,陆家嘴秀出天半,徐家汇含蓄矜持。在中心城的边缘,到处都在建造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这就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嘉定是上海的一座卫星城,有着800年历史。在空中俯瞰,圆形的老城由护城河围绕,形态完整。城中方塔、孔庙、明清园林甚为珍贵,道路网络依稀看见当年格局。只是城中建筑肌理几经更迭,大学、居住区、办公楼杂处其中。

    21世纪上海新建的卫星城———临港,远望似水滴入湖,层层扩散,几何放射形的城市结构由此而生。过去10年,李振宇在空中看过它很多次,看它一点点丰满起来。在湖的北面,他设计了一个在上海不多见的周边式住宅区,实现了一点最初的设想。

    青浦是上海西南的门户,朱家角是其最重要的老镇,也是上海保存最好的水乡古镇。河道基本得以保留,也几乎没有出现高层建筑和大体量的综合体。

    城市的气质、特色和特殊的地貌,由于观者身处视野上的高度,而变得与众不同。“上海的城市与建筑就好像过去上海人乘公共汽车那样,再挤总能找到空隙,再乱总能找到上下车的路径。这种凌乱中的规律、嘈杂中的秩序,是我一直非常喜欢这座城市的理由。”李振宇说。

    乐趣:钓到自己放养的鱼

    做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都要画鸟瞰图,有成熟的几何和透视表达。照理说,李振宇对空中“读”城并不陌生,却依然心驰神往。李振宇认为,在空中无论拍照与否,都可以看到平常看不到的东西。区域和土地利用的真实形状和大小,城市元素到底是整体还是散落,是断开还是衔接,是历史还是现状,是绿地还是建筑用地,帮助理解城市的共通之处和不同特质。李振宇将空中“读”城升华为一种趣味、一种行为艺术,这种感觉仿佛是在空中钓鱼,有时还能钓到自己放养的鱼。2007年他从上海飞沈阳,途经青岛,远远看到万米之外,浮山之麓,他和同事设计的两个住宅区“湖光山色”和“长春花园”,在晴空下展示着它们独特的肌理,那种在空中检视自我的感觉很奇妙。之后,类似的故事在上海还发生过几次,比如他第一次设计的住宅区“莲浦花苑”,以及上海二手车市场、新浦江镇动迁房、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留学生公寓等。

    他的照片除了自我品赏,主要用于《住区设计原理》《中德建筑比较》《现代住宅类型学》等课件。他骄傲地告诉学生,大部分照片都是他亲手拍摄的,这比用现成的图书和网络资料更加生动,同时把这种理解城市的独特方式,传授给年轻学子。

    无奈:屋顶不应是杂物间

    空中“读”城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从古到今,人类都有一个虚拟的从上往下看的冲动。古代的《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作品,都包含俯视视角。也就是说,虽然人类没有上到空中,心已经在上面了。如今,真正实现的空中“读”城,给我们一个多看一眼城市、建筑、景物和人的理由。直观的形态记录加上内心观念的表达,让摄者捕获的每一个瞬间,都带有自己的发现、判断、态度。“读”城之中,李振宇总结出城市印象的十个要点:地景(自然与人工)、形状(几何或有机)、边界(清晰与模糊)、结构 (中心与分散)、街道 (规律与自由)、街区(闭合或开放)、肌理(粗大或细小)、高度(参差或一律)、形式(统一或差异)、特殊元素。

    从空中看城,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顶,就构成了城市的形式。李振宇直陈,他最不喜欢看到的画面是把屋顶当作空中杂物间,这里不应该成为藏污纳垢的空中后街。空调设备、水箱随意乱放,太阳能热水器东倒西歪,垃圾听任风吹雨打。有些老机场盘踞在城市中央,当年起飞降落时周边的屋顶令人不忍目睹。

    同样令人无奈的是肆无忌惮的彩色钢板屋顶,形式单调,色彩难看。有些城市的街巷很干净,屋顶颜色却不敢恭维。因此,城市的美学质量要靠所有决策者、规划者、设计者、执行者,靠公众的口味、眼光,慢慢修炼。愿我们的城市在空中看起来更加美好。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