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新
“养生”一词源自 《老子》“摄,养也”,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一文。其意为保养自己的身体,延年益寿。如何较准确地将“养生”翻译成英文呢? 比较正式的翻译为health preserving,health preservation等,比较口语的翻译为stay healthy,keep fit,health care等。这些翻译很明显并不能完全和“养生”的文化内涵相对应,甚至可以从这些译文中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西方养生”注重运动健身和饮食调理。在他们的对话中,经常使用的语句有 doing physical exercises,do you work out every day,keep balanced diet等。“养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指保养生命,也包涵精神、心理的养生,但译文health preserving和keep fit都指通过锻炼身体来达到养生目的,没有涉及精神层次的养生。
中国养生理论根源于中国深厚的哲学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自然,敬畏自然,进而提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中国养生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相通的,人时时刻刻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因此人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强调人的活动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变化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医强调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的健康状态就是阴阳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动态的平衡受到破坏,人就很可能得病。中医养生强调不仅要锻炼身体,更要注意拥有豁达、乐观的心态,要“养神”———即精神、心理养生,注重保持宽容、淡泊和乐观的心态。北京中医药大学前些年曾做过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中国人普遍认为,为了更好地“养生”,精神心理因素占首要地位,其次才是适量的运动和合理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