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在韩国务安机场拍摄的事故救援现场。 新华社发
本报讯 综合新华社消息,由泰国曼谷起飞的韩国济州航空7C2216号航班于韩国当地时间29日上午9时7分许,在位于全罗南道的务安机场降落时坠毁。机上175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除2名乘务员获救,其余179人全部遇难。
韩国消防部门当天表示,遇难者中除2名泰国籍乘客外,其余均为韩国人。由于机身严重损毁,截至当晚22时,仅有88名遇难者的身份信息被确认。
韩国国土交通部当天表示,坠机事故发生前,机场塔台曾向客机飞行员发出鸟群撞击警报。一分钟后飞行员发出求救信号,5分钟后客机坠毁。目前,事故调查委员会已拿到坠毁客机的飞行记录装置和语音记录装置两种黑匣子。为查明坠机确切原因,需展开长时间调查。商用客机坠机调查最短需6个月,甚至可长达数年。
韩国媒体当天晚些时候援引事故调查委员会人士消息称,飞行记录装置部分受损,读取数据“可能需要一个月”。
韩国代总统崔相穆当天赶赴事故现场,宣布务安郡为特别灾难地区。当晚,政府决定即日起至2025年1月4日24时的7天为国家哀悼日,并在事故现场以及全罗南道、光州市、首尔市、世宗市等17个市、道设置灵堂,所有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降半旗志哀。
被停职的韩国总统尹锡悦当天晚些时候通过社交媒体对坠机事故表示哀悼。
因起落架未能放下而“机腹着陆”坠毁
据韩国媒体报道,失事客机机型为波音737-800,机龄15年。该客机准备在务安机场1号跑道降落时发现无法正常着陆而复飞,第二次尝试在另一跑道上降落时因起落架未能放下而“机腹着陆”坠毁。影像资料显示,客机在跑道上滑行至末端仍未能减速,与机场围墙相撞后爆炸起火。
据韩联社报道,机场附近租户、41岁的柳在庸(音译)说,他看到失事飞机撞墙前,右机翼冒出火花。另一名曹(音译)姓目击者说,他当时正在距离机场约4.5公里的地方散步,“看到了飞机正在下降,快要落地时,我注意到一阵闪光,接着一声巨响,看到空中升起浓烟,随后又听到一连串爆炸声”。
70岁的金英哲(音译)说,那架飞机第一次尝试降落没成功,再作尝试时,他听到“爆炸巨响”,看到“黑烟冲上天”。他记得在飞机撞毁前大约5分钟,两次听到类似“金属刮擦”的声音。另一名50岁目击者自称姓郑(音译),事发时在附近钓鱼。他说,看到失事飞机降落过程中撞到一群迎面飞来的鸟,从听到的巨响来判断,似乎有鸟被吸入飞机引擎,“然后我就看到右引擎冒出火焰”。
韩国国土交通部已宣布,将封锁务安机场的飞机跑道至2025年1月1日凌晨5时。
韩国检方当天决定组建“事故对策本部”,与警方、消防等有关部门合作,共同对这起坠机事故展开调查。
乘飞机出行如何最大程度保障安全
近几日全球接连发生民航客机事故。从统计数据看,空难发生的概率极低。但乘飞机出行,很多人都经历过气流颠簸甚至飞机迫降等有风险的时刻,此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安全呢?
民航业最频繁被提及、也最重要的安全提示是:系好安全带!安全带不仅可以防止乘客身体前后冲撞受伤,还可以防止飞机急速下降时乘客受惯性作用被向上抛起。
一般来说,飞机在穿越云层或碰到强大气流时会出现颠簸。英国雷丁大学气象科学家威廉姆斯此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由于气候变化,颠簸正在显著增加。”
英国研究气流颠簸的专家普罗瑟说:“乘坐飞机可能遇到强烈颠簸,但引发死亡的风险仍然极小。”他提示说:“系好安全带显然会安全得多,如果你特别担心这类事情,那么最好尽量在乘坐飞机时全程系好安全带。”
从客机机舱的座位分布来看,“坐哪儿更安全”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通常来说,遇到火灾时,坐在机舱安全门附近的乘客更容易逃生。此外,美国《大众机械》月刊曾根据统计数据得出结论认为,从整体上看,在飞机事故中机舱后部乘客的存活率略高于中部及前部,但这只是一家之言。
相比选择座位,更实际的避险策略是严格遵守飞行安全规则。比如,不携带易燃易爆品、超标锂电池等,登机后认真对待各种安全提示,仔细观看机上安全演示,熟悉氧气面罩、救生衣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如遇紧急情况飞机迫降、乘客需撤离机舱时,应迅速摘掉身上的眼镜、胸针、耳机等尖、硬物品,去除丝巾、领带等可能导致窒息的物品。此外,不要携带行李逃生。一旦出现事故,听从机组指挥有序逃生,会显著提升效率和存活率。
飞机一旦失事,往往伤亡触目惊心,短期内也会使人们对飞行安全系数产生疑虑。但从统计数据来看,飞机仍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近年来民航安全也一直在稳步提升。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数据,过去十年,民航总体事故率从2014年的每百万架次2.06起事故,降至2023年的每百万架次0.8起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