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时45分,G9508号列车从湖州东站出发前往上海虹桥站,沪苏湖高铁正式通车。 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本报记者 张晓鸣 付鑫鑫
坐在高铁列车上,只见车窗外水网密布,风光旖旎。昨天9时45分,G9508号列车从湖州东站开出,沪苏湖高铁正式通车。这条高铁线路用最短的路径连接苏浙沪“包邮区”,成为贯通长三角东西区域的大动脉。记者登上首发车全程体验,感受这条极具水乡生态风情的绿色高铁线路。
首发车没有选择从湖州站始发,而是从位于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的新建车站湖州东站始发。
记者在站前广场看到,这个以“稻香花谷、植物田园”为设计理念打造的全国首个高铁站前植物园,收集展示各类乡土农业作物、观赏花卉和园林树木等植物资源。“目前种植的冬麦还在生长期。等乘客们春天来,就可以看到更多生机勃勃的美景。”嘉兴车务段湖州东站站长张艳烈笑着说。
列车驶离湖州东站约20分钟之后,来到了上海青浦和江苏苏州吴江界湖元荡湖。沪苏湖高铁有一段5.25公里路程横跨元荡湖,十分壮观,而元荡湖经过最近几年的生态修复,风景如画。
记者注意到,窗外淼淼水域之上,一座飘逸如丝带的桥“浮”在上面,将湿地景观与环湖绿道串联起来——这就是“网红”元荡慢行桥。桥两头的居民走着走着,就跨越了省市。
在我国,随着技术进步,如今修一条164公里的高铁算不上太难。但沪苏湖高铁在业内却有着“江浙沪第一天路”之称。
其中,沪苏湖高铁项目位于“两山”理念诞生地、国家生态日起源地,是一条生态环保要求极高的高铁,需要细细考量。铁路部门秉承“既要建好路,也要护好绿”的建设理念,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自然生态的影响。
“为了不影响生态环境,我们在施工中,积极探索绿色工艺。”参建单位中铁十五局董事长、总经理李冰表示,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实,确保了生态廊道与绿地蓬勃涌现,也为野生动物搭建了迁徙通道,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从湖州的诗意山水,到苏州的水乡古韵,再到上海的都市繁华,首发列车经停上海松江站,最终到达上海虹桥站。站在“包邮区”版图上,更加绿色生态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也有了新期待。 相关报道刊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