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12-21 第2818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综合

《二〇二四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发布

上海知识竞争力排名稳居亚太第二

       ■本报记者 许琦敏
      
       《2024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昨天发布,新加坡蝉联第一,上海连续三年位居第二,北京从去年的第八跃居第三。第四到十名分别是韩国首尔、中国香港、日本东京、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利亚、韩国蔚山和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
      
       该指数由上海市软科学基地上海市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和国际竞争力中心亚太分中心等联合研制,今年是自2010年以来的第15次发布。
      
       科技投入持续增长,中国知识经济韧性十足
      
       上海市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守贵介绍,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是用19项指标对亚太53个地区进行评估,综合反映出各地区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居民财富的能力。
      
       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知识竞争力表现稳健,在前十位中占据四席,江苏、广东、天津、浙江进入前二十。其他地区排名整体稳定,反映出中国知识经济发展韧性十足。
      
       罗守贵认为,过去一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但中国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在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迈进的关键进程中,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构建起新的发展动能,近几年科技创新投入仍保持着高增长势头。罗守贵提到,2023年,全国R&D经费在2022年突破3万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增长8.4%,达到3336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几个经济发达地区的R&D投入达到了相当规模,甚至与多个世界级经济体相当。例如,广东和江苏的R&D投入都超过了4000亿元,超出或接近世界第七经济大国法国;国内R&D投入排名第七位的湖北省R&D投入则已逼近世界第五经济大国印度。
      
       指数显示,中国多个地区已经步入“从知识投入到知识产出,再到知识经济产出”的产业升级轨道。在科技产出方面,有11个省市专利授权量超过10万件,其中广东超过70万件,江苏超过40万件,浙江近40万件,山东近30万件;新产品销售收入方面,有10个省市突破万亿元,其中广东突破5万亿元,江苏和山东均接近5万亿元。
      
       制造业牵引创新,上海知识竞争力稳步提升
      
       从历年排名来看,上海的知识竞争力连续12年位居亚太前十,自201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前五,自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位居第二,表现出稳健上升的态势。
      
       “从发展趋势看,上海与新加坡的差距在逐步缩小。”罗守贵介绍,上海的知识密集产业优势表现明显,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与机械工程、电子机械产业领域的就业人数均进入亚太地区前十,每千从业人员的4个知识密集制造业就业总密度位居第一,并且在电子机械、汽车与机械工程、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分列第一、第二和第三名。“制造业比重稳定,是上海知识竞争力稳健前行的重要条件。”罗守贵认为,制造业对于创新的驱动力强大,会不断产生创新需求,而上海具有知识经济的全链条均衡发展优势,从基础研究到产业研发综合能力较强。
      
       作为衡量知识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国际参照系,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创新动能的强弱。罗守贵认为,国家提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创新驱动,以知识经济支撑高质量发展。
      
       罗守贵建议,未来上海要进一步提升知识竞争力,应尽快补上企业研发投入这块短板。从报告中“2023年全球研发投入百强企业中国上榜名单”看,上海企业无缘前十,仅两家企业进入前二十;在2023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前十企业中,也无上海企业身影,而广东和北京分别有5家和4家企业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