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鹏
跳格子、萝卜蹲、走迷宫……这两周,在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中学教学楼,走廊地面上多了不少游戏贴纸,重现了80后、90后儿时的弄堂游戏。这样的趣味布置,一改学校课间10分钟的氛围:下课后闷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明显少了,而走廊上则人声鼎沸,还时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
这才是课间本该有的模样!
眼下,不少教育专家谈到中小学生的课间10分钟,有些忧心:不少学生即便下了课,还在埋头写作业,忙得没空走出教室门;也有学校担心学生运动受伤,无形中出台了一些“限制”措施。久而久之,不仅同窗间的社交互动少了,孩子们连“玩”的能力也在减弱!最典型的是,70后、80后儿时最常见的丢沙包、跳皮筋、跳格子等弄堂游戏,在如今的00后、10后孩子课余时间基本消失了。
如何破题?在上海,不少学校眼下正通过创意运动,引导孩子们找回“玩”的本领。要知道,让学生们在课间充分“动”起来,不仅关系学生体质健康,也是疏解学生心理压力的关键一环。
玩的项目“高端”了,交好朋友却难了
下课铃声一响,留云中学六年级学生周楷竣就拉着一群小伙伴以最快速度走出教室,率先占领“萝卜蹲”贴纸,熟练地开始了一轮又一轮比拼。“课间休息只有10分钟,若是跑到操场上玩,还没动起来就要回教室上课了。现在能在走廊上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实在太好了。”周楷竣寥寥数语,道出了同伴们的心声。
留云中学副校长印晓洁笑言,学校走廊上弄堂游戏的贴纸贴好还不足两周时间,就因为来玩的学生太多,不少贴纸被踩坏了。看到大家如此喜欢玩弄堂游戏,老师们连夜更换了新贴纸。
嘉定区小学体育教研员李文峰是学生们眼中最会“玩”的人,不仅仅因为体育老师出身的他能玩转各类运动项目,还因为李文峰很有亲和力,能和不同性格的学生聊到一起。
“同学们其实都很想玩,也很想通过参加体育和游戏活动交一些好朋友,但他们中的很多人确实不知道该怎么玩。”李文峰觉得,和80后、90后在童年时能很自然地扎堆在一起玩游戏不同,如今的不少学生,周末时间往往被家长送去各种俱乐部参加运动训练。从马术、滑雪到射箭,看上去“玩”的项目“高大上”,但和弄堂游戏相比,趣味性着实少了点,更重要的是,要想通过运动和游戏交到好朋友,实在太难了。
“运动的意义不只是提高专业技能和体质,运动也是一起放松,学生们可以在玩的过程中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享受运动和游戏的乐趣。”李文峰说。
“他们不是在做操,而是在愉快地跳舞!”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在留云中学,随着下午课间操音乐响起,学生们纷纷从座椅上“弹”起来。
印晓洁介绍,原本,一到课间操的时间,学生们都很不情愿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他们给出的理由很直接:“做广播操没意思,动作和音乐都有点过时了。”如今,这套课间操从音乐到动作,都由学生自己说了算——一个小小的改变,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做课间操的积极性。“学生们觉得自己很时尚,他们不是在做操,而是在愉快地跳舞!”
除了课间10分钟,沪上中小学校还有30分钟的大课间时光。把学生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解放出来,到操场上动一动,除了做传统的广播体操,还有更能打动学生的趣味运动吗?在申城中小学校园,一些变化也正在发生。卡丁车联赛、“Tabata”健身燃脂操、呼啦圈……越来越多“好玩”的运动项目在学生们的建议下不断涌现。
在嘉定区南翔中学,每天的大课间,体育舞蹈中既有活力四射的啦啦操,也有紧跟潮流的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此外,依托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资源优势,嘉定区自2018年起开展卡丁车进校园试点,至2023年试点学校已发展至10所,每年参与的学生达到400余人。
师生共创,校园运动需“推陈出新”
随着学生们在学校走廊里“玩转”各种弄堂游戏,更多“连锁反应”也开始了。比如,有老师发现,好几个活泼的男生下课时常围在一起商量着什么。原来,他们在玩“萝卜蹲”游戏时发现,由于走廊里聚集着不少同学,可能会影响周边同学和老师的通行。于是大家集思广益,编写了一纸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贴在墙上,作为友情提示。
被游戏项目吸引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年轻的老师们。有一次,印晓洁看到学校里年轻老师跟学生们一起在走廊里玩了起来。
在留云中学,教师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且男教师占比接近三成。“如何调动年轻教师的热情与学生一起运动,是我们下一步要尝试的事情。”留云中学校长陈肖前介绍,下一步,学校也将尝试在早读、午休时间开放运动场地,邀请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参与其中,带着学生一起在音乐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