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圆满收官。图为闭幕式现场。本报记者王竟成摄
本报讯(记者谷苗)以“健康上海,人人来赛”为主题的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昨天落幕。在这四年一度的“阿拉自己的奥运会”中,9100余场赛事活动精彩纷呈,共吸引来自申城各区、市级机关、企业集团、驻沪部队、高校等126支代表团积极参赛,超1100万人次参与其中,共同绘就城市活力同心圆。
本届市民运动会以“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康、全民欢乐”为宗旨,赛事活动举办时间贯穿全年。竞赛体系自上而下建立总决赛、选拔赛、基层竞赛三个层级,覆盖人群更全面,项目设置更丰富,竞赛体系更完备。
在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这一上海体育改革亮点的引领下,本届市民运动会所有赛事活动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承办赛事活动,共吸引408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竞标,最终255家单位成为市民运动会合作伙伴,从中涌现了一批有专业办赛资质和能力的市场主体。充分激发市场潜力,本届市民运动会通过4000万元引导资金,吸引社会办赛资金超2.2亿元,有力推动了上海全民健身与相关产业发展。
作为上海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的标志性品牌赛事,本届市民运动会进一步打破体育与其他领域的界限,推动“文体商旅展”多方联动、深度融合,形成“体育搭台、融合发展”的活力风景线。据统计,本届市民运动会期间共有81项总决赛走进街区、景区、商区举办,200余场市级品牌赛事活动设于商圈开展,参加赛事活动的市民近7万人次,掀起全民健身热潮的同时也拉动了市场消费。仅开幕式当天,1.1万名选手共同亮相“中国坐标·上海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就为全市141个点标的商场、景点贡献了8.5万人次客流。
闭幕式上,奥运会跳水项目五金得主吴敏霞、残奥会轮椅击剑冠军辜海燕以及国际汽联全球F1赛道设计师、全国劳模姚启明等作为引领人,揭晓了本届市民运动会各个奖项。其中,浦东新区代表团、黄浦区代表团等20个代表团获“最佳代表团”;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篮球五人制总决赛、嘉昆太城市定向系列赛等20项赛事获“最佳赛事奖”;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文汇报体育工作室、新民晚报体育部等11家新闻机构获“最佳合作媒体奖”;上海统一战线代表团、上海市体育局代表团等36个代表团获“道德风尚奖”。
通过市民运动会的舞台,不同人群在运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以更好的自己弘扬、演绎着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上海这座“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活力之城,也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之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综合软实力汇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