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嘉旖
年近八旬的李雄,高龄独居、身体还算健朗,日常有家政人员帮忙料理家务。涉及老年人的种种政策和福利,自己能否享受?前天,在市民政部门支持下,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挂牌成立全市首个街道民政服务站。路过这里的李老伯试探着走了进来。没有具体事项要申请的他,与轮值接待人员一番闲聊,没想到聊出了一套“量身定制”的养老方案。在窗口服务人员的进一步指导下,李老伯很快能完成相应申请,享受相关政策。
据介绍,新成立的服务站点归集了老龄、儿童福利、慈善、社会救助等原本分散于社区各条马路上的服务窗口。比如,以往申请养老类相关事项的居民,需要赶到位于蒙自路上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咨询涉及残障人士相关政策的居民,则要到瞿溪路上的街道残疾人联合会。殊不知,这两类人群中偶尔还有交集。有了民政服务站点,不只是空间集纳,更是服务资源的聚合,实现一窗受理。不同民政业务条线的工作人员在此轮番接待居民,为那些“不知道需要啥”“不知道能否享受政策”的居民提供跨条线“会诊”,让民生服务精准触达。
回看李老伯的情况。根据他的生活需求,工作人员从他可享受的政策中组合了养老服务包——上门助浴和24小时应急响应服务。工作人员推荐了一家可提供便携式浴缸的服务商,干净卫生,减少老人独自洗浴的风险。24小时应急响应服务是街道“上新”不久的新项目,借助于智慧感应设备,一旦老人夜间发生意外情况,有专业服务团队第一时间响应,及时跟进处置。
以民政服务站设立为契机,五里桥街道养老顾问秦秋燕的“咨询台”从深嵌社区的居委会办公室搬至服务站,将最新、最全的养老服务政策“推送”至老人面前。
民政服务站的设立还有望解决相关条线工作人员服务能力,让那些“全岗通”工作人员通过培训,掌握了解某项政策的覆盖范围、受益人群。
秦秋燕说,尤其是那些关涉到老年居民的政策解释,窗口接待不能干巴巴地回答能或不能,要向他们详细地讲清来由,讲明政策制定的原委、何种情况下无法享受、是否有其他代替解决路径等,助力他们从用户视角给出更有温度的回复。
五里桥街道服务办工作人员周奕进一步介绍,在设立民政服务站的基础上,明年还计划根据不同片区高频需求因地制宜设立“片区版民政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