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12-02 第2816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7版:文艺百家

戏曲与游戏跨界融合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杨子
      
       当下,网络游戏因其市场份额高与受众群体广而成为新兴的文化载体和传播渠道。根据游戏工委数据统计,最近五年中国国产游戏已进入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许多海外用户通过接触中国游戏而产生对中国的正向认知和积极评价。国产游戏海外用户比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整体高出20%以上,68%的海外用户表示喜欢游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可见游戏对文化的传播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从2015年根据游戏改编的粤剧《决战天策府》算起,戏曲与游戏的融合探索,已经过近十年时间。十年间,这种融合探索不断深入,可谓在传统文化搭载游戏这一数字技术平台进行传播的潮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下瞩目的文化现象。
      
       “嵌入式”融合与“戏曲化游戏”
      
       将戏曲元素植入游戏的角色设计、剧情设置、视觉艺术、音乐音效等,赋予游戏独特的戏曲美学风格与艺术特征,戏曲与游戏的“嵌入式”融合,使游戏彰显出更多文化性和艺术性的可能。
      
       比如《原神》的“飞彩镌流年”上线时,推出了戏曲角色“云堇”及相关内容,在海内外引发京剧热。“云堇”在游戏中被设定为“璃月戏”的名角,不管是服装与妆容细节,还是角色在释放技能时的动作手势,都充满标志性的戏曲元素,服装上的绒球、翎子、云肩,以及“舞花枪”等戏曲动作,对海外玩家来说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新鲜感,而过场动画《神女劈观》采用“皮影戏”二维动画,呈现“云堇”的一段融合戏曲特技动作与传统武术的舞花枪表演。这段充满京腔韵味的唱段在全球统一采用中文配音,对仗工整的唱词、“巾帼”“天伦”“知音”等系列专有词汇及其所传达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引发海外玩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和探索。目前,《神女劈观》在国内B站的观看量已超过3460万人次,在YouTube上收获超过1295万次的观看,成为传统戏曲文化全球传播的成功案例。
      
       “戏曲化游戏”则融合戏曲和游戏两种不同的艺术样态,通过游戏的交互特性对戏曲进行传播与表达,从而拓展传统戏曲舞台边界,重塑戏曲的观演关系和观看模式。比如手机游戏《京剧猫》、单机角色扮演游戏《古剑奇谭三》、三国题材策略游戏《小小霸主》,均由游戏厂商自主研发,制作团队在使用丰富想象力打造游戏世界的同时,将传统戏曲文化元素渗透到游戏设定中。
      
       而在其中,国有戏曲院团的参与合作,令这样的游戏戏曲融合更为丰富多元和深入。
      
       早在2019年,《天涯明月刀》就与上海京剧院合作春季京剧主题版本《曲韵芳华》,京剧元素巧妙融进游戏的“武侠江湖”脸谱和靠旗设计,杨扬、吴响军、方沐蓉三位青年京剧演员为游戏时装“心王·折子戏”献唱《红娘》《定军山》《穆桂英挂帅》等京剧经典唱段。同年10月,《王者荣耀》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合推出游戏角色上官婉儿的越剧文化皮肤,上线后相关话题微博阅读量达7亿,总曝光量15亿,越剧皮肤最终获取人数6400万。
      
       在此基础上,将经典剧目或与之有关的人物角色、价值理念植入游戏是戏曲院团与游戏厂商联动合作的另一主要内容。装扮类手游《闪耀暖暖》与国家京剧院合作推出《杨门女将》穆桂英的京剧戏服套装“月照关山”,重庆京剧院将京剧经典剧目《梁红玉》植入手游《忘川风华录》中,推出南宋抗金名将梁红玉这一游戏角色。与此同时,《逆水寒》展开与豫剧、京剧和昆剧的三次联动,推动传统经典剧目或唱段在网络游戏中的传播。而《逆水寒》在早前还上线了“瓦舍听戏”系统,在游戏中搭建戏台“梨韵阁”,将《牡丹亭》《梁祝》《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曲目通过演员的动捕和配唱还原在游戏中,此举在潜移默化中拓展传统戏曲舞台边界,建构新的观演关系和观看模式。
      
       IP转化与“游改戏曲”“戏改游戏”
      
       IP转化是戏曲与游戏在内容上进行深度关联,依据产品IP的粉丝黏性推动游戏玩家与戏曲观众之间进行转化,开拓戏曲和游戏两大产业新兴的商业模式和多维度的融合发展空间。细分之下,有“游改戏曲”和“戏改游戏”两种模式。
      
       “游改戏曲”,即将具有强大IP粉丝效应的网络游戏改编成戏曲作品,以戏曲的方式重新书写和构建游戏文化,在粉丝经济效应驱动下,能够一定程度带动戏曲市场突破。比如由马鞍山市艺术剧院联合完美世界游戏共同打造的新《诛仙》手游定制黄梅小戏《痴情咒》,视频在新《诛仙》官方微博播出,仅一天的播放量就达到45万。
      
       反过来,戏曲也可以成为游戏改编的蓝本。当戏曲元素融入游戏机制与玩法规则,则进一步推动游戏玩家和戏曲观众之间的社群转化,这在戏曲IP改编网络游戏中尤为凸显。
      
       上海越剧院将传统越剧《红楼梦》注入《绝对演绎》游戏情境与玩法机制,以宝黛爱情为主线,玩家通过“玩游戏”学习越剧《红楼梦》唱腔身段,整个游戏是玩家体验身为越剧演员的成长过程。此次合作极大活跃了当前用户,获得较多的新进用户,游戏玩家对于联动的内容体验好评度达到80%,其中有50%的玩家还去搜索了《红楼梦》的相关内容。除了很多游戏爱好者开始关注越剧,一些越剧戏迷也开始尝试进入手机游戏,以求通关获得参与《红楼梦》线下活动的机会,游戏玩家与越剧观众发生双向转化。
      
       在上述两种IP转化的融合模式中,优质的高黏度粉丝随着原IP在产业中的转化而转化,其核心是利用粉丝效应背后游戏玩家的消费力和戏游融合的吸金潜力,以文化资本利润再生产为目的,对原IP的商业价值进行二次或多重的发掘利用:强大的游戏IP通过转化改编,向“游改戏曲”输入数量庞大的玩家粉丝,实现零成本营销,降低宣传成本的同时,客观上为传统戏曲拓展了新观众群体;“戏改游戏”强调戏曲IP与游戏机制及玩法规则的融合,进而促进游戏玩家和戏曲观众之间的双向转化。由此可见,IP转化的“戏游融合”蕴藏巨大的粉丝经济效应和吸金变现潜力,也给戏曲和游戏两大文化产业的互动合作空间带来巨大商机。
      
       综观当下国内市场,无论是游戏IP改编戏曲还是戏曲IP改编游戏,均尚为一片蓝海。如何以IP为桥梁,在戏游融合中开创戏曲艺术发展的新方向——不局限于照搬游戏IP的剧情和标识性符号,而重在以戏曲艺术主体来重写和讲述游戏故事,这是有待进一步深潜挖掘的领域。
      
       通过“嵌入”和“转化”,戏曲与游戏跨界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形态和表演样式,进而获得更多的文化再生产空间,以一种与当代连接、符合现代审美的演绎方式传播、传承戏曲文化,在数字技术时代讲述属于本民族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中国故事”。网络游戏以强交互性和庞大的用户群,超越单纯娱乐工具的价值范畴,为戏曲艺术拓展新观众群体、输出相关价值理念,以及戏曲的创新性传承、转化与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作者为上海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