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12-01 第2816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综合

从《钗头凤》到《红豆词》,中国艺术歌曲有多迷人

第四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决赛在上音举行

       ■本报记者 姜方
      
       从被誉为“中国艺术歌曲鼻祖”的作曲家青主根据苏轼的词创作的《大江东去》,到刘雪庵的《红豆词》、陆在易的《桥》……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前晚响起东方旋律,第四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决出最终名次。
      
       “所有的歌曲都与人类的灵魂相连。尽管我们的文化不同,但我们的灵魂相通。而艺术歌曲确实是通向人类灵魂的桥梁。一首歌表现了一种人生处境——这不是你刚刚在表演什么,而是你真正身居其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希望看到歌唱者充满生命力的演唱状态。”作为此次比赛外方评委之一,世界著名声乐合作钢琴艺术家哈特穆特·霍尔阐述了他对艺术歌曲的理解。
      
       用歌声告诉外国听众红豆是相思
      
       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由上海音乐学院创办于2018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艺术歌曲专项国际声乐比赛。“第四届比赛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2362名选手至官网注册、907人报名,赛事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比赛评委会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介绍。
      
       “作为一位卓越的艺术家和歌唱家,廖昌永今年把中国艺术歌曲带到了德国、芬兰等国家,明年他还要在意大利等国家演唱。”就在上个月,哈特穆特·霍尔和廖昌永一起完成了“古典诗词与书画——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澳大利亚、新西兰三站国际演出。“当我第一次聆听廖昌永的独唱会,那是在2018年。尽管我一个中文词都听不懂,但我能感受到他的深情和孤独。”此后,哈特穆特爱上了中国艺术歌曲,特别是《钗头凤》《红豆词》《春思曲》的美妙旋律和动人意境让他着了迷。
      
       前辈珠玉在前,参加本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的后辈们压力不小。但大家都有一个信念——希望能在更多场合和平台唱响中国艺术歌曲,让更多中外受众折服于中国文化的魅力。蒙古族姑娘乌列热是上音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也是本届比赛一等奖得主。“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脉,我们的山河,我们的辉煌,哪怕一路走来的颠沛流离,都组成了中国艺术歌曲。”决赛场上,一身红裙的女孩深情唱响《我爱这土地》,用歌声诉说了她对祖国的热爱。
      
       今年,乌列热在芬兰萨翁林纳音乐节演唱了一首《红豆词》,赢得当地观众的喜爱与好奇:“他们对中国艺术歌曲很感兴趣,我引用中国的古典诗词,解释了红豆的寓意是相思。回想起来,这是一段很有意义的中国文化国际推广的经历。”
      
       中国艺术歌曲曲目库正不断扩充
      
       今年的比赛选手们在中国艺术歌曲曲目选择范围上比往届更广。除了一些著名作曲家的作品,也有一些年轻作曲家的作品加入进来。决赛选手需要在A组(包括青主、冼星海、聂耳、施光南、贺绿汀等22位前辈作曲家)和B组(包括叶小纲、关峡、杨立青、陆在易、赵季平等18位当代作曲家)创作的中国艺术歌曲曲库中各选一首展示,随后评委打分。
      
       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的夏德奇,在老师石倚洁建议下,选了施光南作曲的《我的祖国妈妈》和叶小纲作曲的《登高》参加决赛。“中国艺术歌曲虽然偏短小但很难唱。相比西方歌剧里的咏叹调,中国艺术歌曲更需要一种内敛的感觉,很含蓄地表达。”
      
       本届比赛除了主席廖昌永外,还有作曲家陆在易、赵季平及来自德国、英国、西班牙和法国的四名国际评委。廖昌永说:“他们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推广、人才培养都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接下来准备成立艺术歌曲创研中心,把世界上主要艺术歌曲语种的专家都吸引到上海来,参与我们的歌曲创作和学科建设。”通过一首首歌曲的创作,来进行中国艺术歌曲、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全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