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11-26 第28156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综合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未评先聘”,加大优才揽蓄

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绿色通道”

       ■本报记者 吴金娇
      
       高校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这样一所在竞争中看似没有优势的地方高校却依托上海高等教育优才揽蓄工程,为青年人才搭建快速成长的“绿色通道”,探索“未评先聘”政策,政策实施以来,已为全校吸引、留住100多位教师。
      
       统计数据显示,上应大全校教师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的,超过半数来自校聘资助人员。其中,2020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受校聘资助人员获批数占比76.3%。
      
       为成长初期青年人才“雪中送炭”
      
       日前举办的上应大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青年学者。上应大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副教授赵迪就是四年前在这个论坛上和学校“一见钟情”的。
      
       当时博士后刚刚出站的赵迪入职后就直接被评为副教授,这让她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工作,如今她已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超级博士后”人才项目。就在不久前,赵迪与国内最大的墙纸企业完成了自己科研成果的中试生产。
      
       学校人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优秀的年轻人不论是博士还是博士后,入职后都可以直接评为副教授,让他们不用为职称晋升、为配套支持担心,而是能专注自己的科研,“在年轻人科研起步阶段‘雪中送炭’,才能助力他们快速成长”。
      
       2021年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站的王俊刚入职后,同样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获聘副教授,他最大的感触是:“学校对新进教师很少安排很重的教学任务,而是通过老教师传帮带、科研沙龙和青年教师培训,帮助我们快速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入职三年的他现在是学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今年又从副教授晋升为了校聘教授。
      
       按照规定,每位新入职教师都必须有一年的产学研经历,为此,学校还专门出台政策支持青年教师安心脱产一年到企业实践,并且对新进博士等,通过“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定方向、定团队、定规划。
      
       打通青年优秀人才上升“快车道”
      
       作为一家市属高校,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应大是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高校,在2019年就开始探索“未评先聘”机制,实施校聘教授、副教授和校聘研究员、副研究员制度,让优秀人才晋升快人一步,同时也让优秀人才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自己的科研工作。
      
       青年教师寇兴然也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2018年至今,他先后成为校聘副教授、教授,围绕芳香科学和香料化学前沿学术问题展开研究,学术产出和产学研成果颇丰,今年顺利入选上海市“曙光计划”。
      
       为完善未评先聘机制,上应大还出台《科研绩效卓越奖励办法》,突出业绩、贡献和能力导向;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根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和社会服务型四条赛道分类评价,让不同类型的人才都能向上发展。此外,学校在考核激励、薪酬分配、兼职创业等方面都给予了青年人才充分的政策支持。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说:“年轻人在事业起步阶段正处人生的黄金期,高校要做的是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让他们的人生黄金期变成事业黄金期,让学校和人才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