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11-25 第28155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综合

“皮猴”挑战“不可能”

上海运动员获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攀椰竞速三等奖

付乐乐在比赛中。 新华社发
       ■本报特派记者 占悦
      
       6.831秒!上海运动员付乐乐从仿真椰子树一跃而下,在高手如云的攀椰竞速项目中获得三等奖。“尽管这次成绩未达个人最佳,但我什么都没想就爬上去了,感觉还不错。”24日获奖后,付乐乐也有了新盼头:“想爬爬真正的椰子树。”
      
       作为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新增项目,攀椰竞速源于海南当地人民爬树采摘椰子的生活劳作场景,后来发展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摘椰子”比赛活动。男女运动员分别需要攀爬9米、7米的天然椰子树或人工制作的仿真椰子树,自选攀爬姿势,爬至顶端碰计时按铃。这项融合了速度与力量的竞技项目,激烈程度往往令人惊叹,仿佛“比赛才刚刚开始就已落下帷幕”。
      
       没有椰子树的上海,如何挑战“不可能”?为了能有鲜活的比赛场景,上海市在闵行区新虹消防中队内打造了攀椰竞速训练基地,特意“种植”了仿真椰子树,并聘请专业的教练团队。
      
       椰子树有多难爬?“既要有腰腹力量,还得有坚实的腿部和上肢肌肉,以及身体的协调性。”上海代表团攀椰竞速领队、闵行区消防支队二级督导员谢斌每周为运动员们安排了力量训练,帮助他们快速增强肌肉力量。
      
       身体素质上去了,就差技巧了。谢斌根据每位运动员的能力和偏好,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各自的攀爬方法。比如,李志伟用的是“交替式”,手脚并用爬树,而付乐乐则用的是“环抱式”,双手抱树提供“支撑”,腿部发力蹦跳前行。
      
       攀椰竞速并非“独有”。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因生产生活需要而发展出了众多攀爬类体育活动,并逐渐演变为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中,就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苗族爬坡杆、四川省羌族和彝族地区的爬杆、云南省文山州的苗族爬花杆以及德宏盈江地区的爬杆等,这些活动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共同喜爱和传承。
      
       对于付乐乐而言,攀爬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童年。儿时那个被大人称为“皮猴”的他,每天在外面爬树玩耍,从未想过当年的顽皮竟会成为如今的荣耀。“我喜欢攀爬,尤其是爬到椰子树顶按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克服了一切困难、赢得了胜利。”这正是攀椰竞速所蕴含的精神:攀爬向上、不断进取,永远力争上游、奋斗不息。(本报海南三亚11月24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