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两岸青年峰会开幕式现场 新华社图
■ 王岩
青年亚文化在本质上是青年群体的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反映出对既成的社会秩序、主流文化的一种漠视、怀疑,甚至侵蚀的态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青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日常生活需要,但当其达到一定程度,其负面效应也会凸显出来。因此,我们应当对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
青年亚文化是指青少年群体创造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反映出青年群体的独特生活观、价值观。当前,我国凸显的十余种青年亚文化形态包括“佛系青年”“饭圈文化”“搭子社交”“淡淡综合症”“偷感很重”“平静的疯感”等,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社会影响力,成为青年群体中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这些不仅是青年实现表达自我、寻求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也反映出他们对主流文化、社会规范的反思。
青年亚文化的生成原因
青年亚文化在本质上是青年群体的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所代表的是处境相对独特的部分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反映出对既成的社会秩序、主流文化的一种漠视、怀疑,甚至侵蚀的态度。透视其生成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个体心理迎合与情感需求的“主动选择”。青年亚文化作为青年群体寻求情感寄托和社会认同的重要方式,可以使青年群体找到价值认同、进行情绪宣泄、得到情感共鸣、实现心理慰藉等。例如,“饭圈文化”通过追星和粉丝社群,满足了青年对情感寄托和归属感的需求;“搭子社交”则通过特定的小团体关系,为青年提供了情感支持和身份认同;“淡淡综合症”能够帮助青年人保持情绪上的平淡、心态上的舒缓,使自己变得从容淡定、淡看风云、淡享人生,以适应当下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
社会压力与竞争环境的“刺激催化”。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青年群体面临着学业、就业、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有的年轻人通过特定的亚文化,比如“摆烂文化”,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抵抗,从中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和满足。
网络数字媒介与信息传播的“推波助澜”。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为青年亚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和渠道。网络数字媒体遵循着“数据至上、流量为王”的内在逻辑,不断地将相应的青年亚文化精准推送到具有相似价值观、生活观的青年群体中。另一方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年往往面临着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的问题,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被各种新奇、有趣的亚文化所吸引。
社会多元思潮与价值观念的“蛊惑煽动”。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包容性增强,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在暗流涌动,不仅严重影响社会舆论环境,也对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和社交理念等产生了不良影响,不断催生出新的青年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的存在样态
青年亚文化的存在样态主要表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心态情绪上的消极取向,表现出的心理健康方面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例如,“平静的疯感”使得青年人陷入外表宁静淡然、内心癫疯狂热的高度对立的矛盾状态中,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青年人在心理上出现严重问题,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等。二是社交行为上的逃避倦怠化趋向。即对社交产生倦怠、厌倦,变得越来越不想去社交、不愿去社交,出现社交障碍,选择以“逃避社交”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进行自我治愈。例如,患有“偷感很重”的“偷感青年”,在社交上总表现得小心翼翼、畏畏缩缩、高度不自信,害怕被他人所关注、所评价、所凝视等。三是日常生活上的孤军奋战化倾向。选择以淡享人生、淡看风云、淡然处世的态度来实现自己的“偷感人生”,偷偷享受自己的生活,建构自己所向往的“乌托邦”。长此以往,会逐渐疏远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例如,有“淡淡综合症”的“淡人”,对生活采取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对他人表现出一种冷淡的感觉,对即将淡化、疏远的关系采取一种“不争取、不勉强、不挽留”的态度,这就会使其陷入“群体性孤独”之中。四是价值导向上的利己主义走向。即通过披上一件亚文化的“保护衣”来实现以自我为中心式的交往、学习、工作等,不断将淡化、颠覆传统的责任感、道德感等正常化,从而以获得切身利益,实现自我发展。例如,“搭子社交”就是以其精准陪伴、互不打扰的特点成为青年追捧的新型社交方式,具有临时性、脆弱性、功利性、低俗性等特点。
青年亚文化的引导
青年亚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青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日常生活需要,但当其达到一定程度,其负面效应也会凸显出来。因此,我们应当对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首先,加强心理教育,提升青年的心理素养。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对青年群体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帮助青年本身不断增强自我认同,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人生发展中的“陡坡”“险滩”和“弯路”,正确看待成长过程中的“荆棘”“难题”和“磨难”,练就克服一些青年亚文化的心态本领。另一方面要积极为青年群体构建安全温暖的发展环境,使他们感受到被关心、被爱护、被尊重、被理解等,积极融入社会发展。
其次,强化价值引领,坚定青年的理想信念。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不断激活青年群体的奋斗热情,抵消“去崇高价值化”的不良倾向,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定期组织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走出精彩人生。
再次,加强社会保障,回应青年的现实诉求。在物质支持层面,要完善物质资源的供给,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从多领域、多层次回应青年合理的物质诉求,为年轻人做好托底工作,不断增强青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精神支持层面,要重视对年轻人的思想关怀,回应青年合理的精神诉求,增强公共文化的服务效能,给予年轻人更加广阔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
最后,增强网络监管,优化青年的成长环境。要坚持党管媒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深刻揭露和驳斥藏匿在网络世界中的错误社会思潮和异质价值观念,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影响力。要加强媒体的监督管控力度,健全严格的网络内容审核机制,及时过滤掉低质信息和错误理念,引导青年亚文化的健康舆论走向,使得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作者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