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晶卉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大舞台上,有一群特殊的参展商——进博“全勤生”。官方信息显示,7届进博会企业展中,共有186家企业和机构成为“全勤生”,他们是进博会的忠实“粉丝”和中坚力量。
每位“全勤生”在自我介绍时总带着一股自豪感,他们见证了进博会的一路成长,也因为进博会满载而归。透视186位“全勤生”的群像,从他们的故事和感悟里能勾勒出进博会的独特魅力。
励志故事:在进博“长大”
2018年,一家美国精油企业抱着试水的心态来到首届进博会,没想到收获了3.8亿元订单。此后,企业采购金额一路升到10亿元,还在沪设立首个海外研发中心——去年进博会开幕式上,中外嘉宾分享了3个“进博故事”,其中美国企业多特瑞的故事最励志。
186位“全勤生”中,有一批极为特殊的参展商。首届进博会期间,他们都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型企业,走过6年“进博之旅”,他们不断成长,如今已成为各领域的佼佼者。
“比起第一届进博会,多特瑞的展台和展品数已扩大了30余倍!”多特瑞中国总裁麦欧文自己也惊讶于这个成绩,今年,多特瑞又加大投入,展台面积从第六届的200平方米扩至300平方米,展品数量、首发新品数都将创新高,首发“参参不息,蒿事成双”精油套组,其中人参和大籽蒿原材料产自中国,这也将是多特瑞在进博会首发的第六款新品。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纽仕兰身上。2018年,这家新西兰乳品企业还只是初入中国市场不久的小品牌,纽仕兰乳业亚太区CEO盛文灏还记得,第一届进博会企业只租了50平方米展位,没想到6年后,纽仕兰搭乘进博“快车”获得跨越式发展,成长为中国进口乳品头部品牌之一。这也让公司深刻认识到进博会赋能企业成长的速度与效率。
奋斗故事:去进博拼内功
“全勤生”强生做了一个统计,从2018年起,公司通过进博会展出千余款创新产品,其中包括数百款首秀产品。强生所在的医疗展区,一直是进博会竞争最白热化的区域,全球顶尖医疗企业汇集在同一个空间里,没有“杀手锏”,很难赢得满堂彩。
“这个地方是靠实力说话的。”参展6年,这是强生的心得体会。因此,每年企业都高度重视,拿出最强矩阵来展示自身实力。今年,强生将携旗下医疗科技、创新制药两大业务百余款创新产品登场,其中约四分之一为中国乃至全球首秀产品,包括2款全球首发,20余款中国首秀、首发产品。比如,在创新制药领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双特异性抗体Rybrevant和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治疗BRCA突变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复方制剂泽倍珂等展品均将亮相。
去进博会拼内功——这也是“全勤生”依视路陆逊梯卡的切身感受。这家视力保健和眼镜制造企业今年将展示依视路万里路全线产品引入的AI技术,这一数字科技能够生成镜像数字人,通过海量数据运算,实现“以一副眼镜满足万种场景需求”,为现有视光解决方案开辟新的道路。依视路陆逊梯卡大中华区专业视觉健康总裁林国樑始终认为,进博会是创新科技百花齐放的大舞台,推动企业不断将眼视光领域的前沿研究转化为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出圈故事:在进博放光彩
在消费品展区,化妆品行业“全勤生”包括欧莱雅、爱茉莉太平洋、花王集团等巨头,它们分属法国、韩国、日本。▼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一直以来,这3个国家“轮流坐庄”中国化妆品第一进口国位置,进博会则成了从展品到商品再到爆品的“出圈”枢纽。
1个新品牌亚洲首秀、2项科学研究新成果中国首发、3款美妆黑科技全球首发或进博首秀——这是“全勤生”欧莱雅为第七届进博会开出的清单。“进博会早已成为欧莱雅全球新品首发、科技首秀的首选平台。”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区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表示,从第一届进博会开始,每一年企业都会为参展量身定制主题,并从全球挑选最新潮、最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新品牌、新产品、新科技和新理念进行展示。“进博会不仅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还验证我们对中国市场投资的回报。”
花王集团则把2025年计划上市的新产品提前拿到展台。旗下珂润品牌带来新产品润浸保湿隔离修护霜,碧柔品牌则携中国首秀的水膜鎏光防晒液亮相,期待在进博会“出圈”,提前锁定消费者。在花王集团相关负责人看来,每年进博会,变的是不断更新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不变的是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