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10-26 第28125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体现“慧从民来、惠及民生”双向奔赴,诠释“人”与“城”相互成就

杨浦区十佳人民建议转化成果发布

       ■本报记者 单颖文
      
       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启动城市更新后,通过人民建议征集,让这片工人新村成为聚合多功能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样板;年久失修、厨卫多户合用的凤南一村在拆除重建过程中,倾听居民意见建议,形成居民普遍满意的方案;新江湾城的河道,在“民声”中成了集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水上运动中心……千余条由人民建议转化而来的“金果子”,历经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层层筛选,2020年至2024年杨浦区十佳人民建议转化成果昨天发布。
      
       这10个案例,也是上海在人民城市理念引领下,以人民建议征集为抓手,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通过听取民意、集中民智,上海正把越来越多的群众“金点子”收集好、吸纳好,并形成有表达、有回应的闭环,更好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慧从民来,惠及民生
      
       在杨浦区相关负责人看来,十佳人民建议转化成果体现了“慧从民来、惠及民生”的双向奔赴,诠释了“人”与“城”的相互成就。
      
       “十佳”中,《关于优化凤南一村城市更新项目的建议》很有代表性。作为全市拆除重建项目体量第一的凤南一村,创下了《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生效后全市最大规模、最快速度实现两轮“双一百”的新纪录。参与这场城市更新的卫百辛集团副总经理孙薇坦言,起初由于居民对城市更新政策不熟悉,对拆除重建并不支持。后来,项目组召开了近百场人民建议主题征集,了解居民诉求,打消居民顾虑。譬如,原房屋房型多达128种,但更新后只设计了9种房型,部分居民觉得“吃亏了”。为此,团队把房型设计图一改再改,仅颠覆性修改就达近10次,最终设计出20种房型,最大程度保障了房型结构的相对公平,得到居民支持。凤南一村老居民帅恒胜说,完成更新后,征集员小屋依然“闹猛”,大家又提出了不少建议意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在凤南一村蔚然成风。
      
       而在新江湾城国际社区水上运动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关于实现在家门口体验水上运动的建议》这一人民建议也发挥了大作用。新江湾城街道加州水郡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胡凌浩说,小区里仅桨板和皮划艇就有300多艘,电梯厅、地下车库、绿化地上一度堆满了船。如何破解“停船难”?街道干部以“船怎么放”为主题开展走访,形成了船主众筹购买皮划艇存放架统一管理船只的方案。通过“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物业根据大家建议,在小区围墙铁栅栏靠河道一侧安装了固定架,不仅造价大幅降低,而且居民停靠船艇更方便、更安全。
      
       兜兜马路,提提建议
      
       夜间轮渡运营时间延长,“成长式接水处”满足不同身高人群饮水需求,外卖快递小哥加入志愿者服务……在现场发布的“杨浦滨江画卷”上,一个个基于人民建议转化而成的场景跃然纸上。
      
       杨浦区信访办主任孟涛介绍,当前全区12个街道形成了各有侧重的人民建议征集品牌。基于此发布的“杨浦人民建议征集漫步(Citywalk)实践路线”,通过串联起各街道特色点位,“邀请市民朋友来兜兜马路、提提建议”。
      
       在杨浦区,又一批人民建议“金点子”也正逐步形成“金果子”,且切口更小,内容更贴近民生。譬如,在老旧小区占比较高的控江路街道,有居民提出“美丽家园”工程是否可以“拆零”。最近,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会同街道及相关部门探索“美丽家园排队机制”,即针对部分大型居民区不开展常规的整小区修缮,而是率先解决屋面修复、下水道疏通等急难愁盼问题,让居民早获益。在总部经济聚合度较高的江浦路街道,有企业提出希望有固定空间方便政企定期交流。近日,正在建设的新服务点中已纳入企业的这一需求,未来还将通过建立例会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