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10-22 第2812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文化

成年的“过家家”

       柳青
      
       《尝一口拿破仑》演到一半时,埃瑞克·德·萨里的助演假装恶作剧地抱怨:“嘿,你这是杂耍,哪是戏剧哟!”还真是这样,这个作品没有缤纷复杂的灯光,舞美仅限一副桌椅,桌子里收纳着塑料薄膜、雪莉纸和橡皮泥作道具。当我们习惯了精良的、工业化的剧场作品,表演《尝一口拿破仑》的埃瑞克·德·萨里仿佛前工业时代的流浪艺人,席地而坐,打开随身的行囊就是一台戏。
      
       萨里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法国偶剧大师菲利普·让缇的学生”。让缇是法国的国宝级艺术家,自1960年代以来影响了欧洲甚至全世界的木偶戏。萨里随让缇学习傀儡偶的制作、操控和导演,在《尝一口拿破仑》中,他特意用到了一只让缇亲手制作的木偶,表达传承之意。即便同样是人、偶的交互式表演,同样以肢体和视觉化的表达来探索人类无理性的潜意识,萨里并没有蜷缩在让缇的羽翼下,他没有亦步亦趋地复制恩师的杰作。
      
       《尝一口拿破仑》的演出中,只出现了一只有形的偶,也就是让缇制作的木偶头。萨里的手里没有具象的偶,但他把触手可得的物件都当作“偶”——他抱出一只巨大的纸船,纸船拆开,巨大的褶皱纸张在他的手里,时而亲密,时而缠斗,这张纸成了充满活力的“偶”;他戴着彩泥面具出现,之后面具摘下,被捏成一个小人,那是童年的他,又是一个参与到表演中的“偶”;他拿出一把意大利面,竖在道具窗前,这是一片树林;他手里的塑料薄膜前一刻是汪洋,下一秒是他追逐的身影……这一小片被昏黄灯光照亮的空间,是一个微小的奇幻世界,它既是日常的,又是从日常中撕开的异度空间,萨里让平凡的物件在双手操控下成为非凡的“生物”,他再造了物件,又利用这些物件再造了现实,这是一场成年人的“过家家”。
      
       舞台上出现了泰迪熊,但萨里认为这不是一部给孩子看的作品。剧中有嬉闹的时光,有充满童趣的梦的图景,但也有恐惧甚至暴力的时刻——萨里用哑剧式的表演“吞吃”了泥塑的童年小人,被吃掉的“自我”从他此刻的身体里“生长”出来,像蚕茧一样束着他、困着他……这是一个成年人面对历史和身份的痛苦挣扎。萨里说过,这个作品取名“拿破仑”,因为“拿破仑”是一种有很多层酥皮的点心。在他的表演里,甜蜜、天真、玩闹是显见的“酥皮”,他诚然用童真的方式回溯童年,然而在隐藏更深的层次,他在用物件重建的世界里,潜入意识和记忆的幽深处,在接二连三“不同自我”的角力和对话中,上演着一场关于重构自我历史和身份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