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10-21 第28120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从规划愿景到山水画卷——

“沪派江南”15个试点单元明年全面开建

       ■本报记者 史博臻
      
       沪上一些默默无闻的村子最近有点“热”,一波又一波由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师组成的“三师团队”抱着“寻宝”心态前来考察,看宅看院看田野。
      
       广阔天地,焕然一新,考察更像是一次思维的革新: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不再囿于建筑个体的层面,而是将视野延伸到更为辽阔的自然基底、悠久的历史脉络以及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正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划,推动“沪派江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记者昨天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沪派江南营造试点“三师联创”设计方案阶段性成果出炉,明年全面开展15个试点单元的开工建设,让15幅“画卷”落地为15张“施工图”,建成沪派江南乡村实景。
      
       描绘“桑基鱼塘”诗意画卷
      
       “沪派江南+三师联创”组合,有些浪漫又以专业筑底。据市规划资源局介绍,本次设计方案聚焦上海蓝绿空间基底,打破了以往城市建设的固有思维,是在保留上海乡村自然基因的前提下,在理解上海乡村神韵的基础上,开展的试点单元规划设计。它打破了已有城市化的规则和束缚,用江南流水的方式展现冈身线两侧沧海变桑田的历史变迁,描绘了“桑基鱼塘”般的沪派江南诗意画卷。
      
       金山区枫泾镇新元单元保留着上海最完整的棋盘状水系,设计师们通过4公里水乡环串联特色景点,勾勒出“千年圩田·画境水乡”美丽画卷。同时,村落改造计划加入“社交友好型”数字游民社区,提供共享菜园等乡村活动,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青浦区金泽镇西岑单元独具特色的“湖荡岛田”空间肌理特征,给了设计师们“水生万物”的设计灵感。设计方案以水为魂,利用千年圩田、水乡肌理的空间特征,串珠成链,营造了莲湖野境、任屯润境、田山闲境、东天隐境、新港秘境、山深雅境“六重圣境”,打造了一部青浦西岑野泽闲隐雅集。围绕自然科普、户外拓展、健康美食等主题,将农业、研学教育、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阡陌纵横的农场聚落”是崇明区新村乡新乐单元的空间基因,以江海桑田为基底,以大田美野为底色,展现稻田空间的四时四景,营造了新乐鱼米之乡、田园牧歌式的“稻梦空间”。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稻米文化,以“稻”为主题,在一、二、三产融合上积极探索、创新,做足“稻”文章。以“村滨江农园”为主题的生态田园综合体,以“盐沼湿地园”为特色的沉浸式江滩生态体验园,将带领大家深度体会乡村魅力。
      
       此外,闵行区浦江镇永丰单元通过四时八节的设计,展现了一幅“禾谷耕学图”。宝山区月浦月狮单元以传统养生十二时辰为灵感,对应一年十二个月设计了“月罗十二景”,推出“一月一景致,一景一主题”民俗活动体验系列,以引导性服务替代陪伴式服务,引导公众自然融入乡村环境。
      
       分三个阶段推进
      
       “三师”团队用自己的设计语言演绎了上海乡村各具特色的“上海十二时辰”。“六域、八脉、十二意象”乡村风貌特征已经由意象化表述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场景演绎,形成了一个个当地人文风貌的鲜活载体,同时也打造出了上海乡村文旅产业经济的新赛道,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眼下,沪派江南已由规划愿景进阶成了具象化的15幅“亩中山水野行图”。预计至2027年底,上海将完成沪派江南首轮试点行动,形成20个左右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示范样本,拓展开展50个以上风貌单元规划、60个以上特色村落保护传承工作,集中呈现沪派江南“十二意象”典型风貌,初步构建沪派江南特色村落风貌格局。
      
       至2030年末,完成第二轮试点建设,完善形成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工作机制、技术路径和政策体系。
      
       至2035年规划期末,完成196个特色村落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形成独具特色的沪派江南水乡空间肌理和景观风貌格局,绘就充满生机、富有灵气、独具魅力的沪派江南美丽画卷,形成以“沪派江南”为新IP的乡村活动场景和生活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