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张菲垭)医学科 技飞速发展,科研创新和医学产业化备受瞩目,昨天举行的第五期复旦中山专利沙龙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0项自研试剂转化项目的合作协议在现场签署,总金额超过1亿元。这批“医生发明”有望尽快进入临床,造福患者。
近三年来,中山医院科研成果颇丰,共申请专利近2400项,获授权1200余项,成功转化303项,占全国三甲医院转化量的6.7%。此外,中山医院在2022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100强中位列第87,并在 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中名列第三,三年总转化量位居全国第二。
去年,中山医院被纳入上海市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的试点单位,为医院的科研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年,一系列重大自研试剂项目成功转化,彰显自研试剂项目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也体现出企业对中山医院科研成果的高度认可和信赖。
本次沙龙现场,中山医院院长周俭代表医院与受让企业签署转化协议。此次签约的自研试剂项目涵盖心肌病、胆管癌、胃癌、结肠癌等多个疾病领域,预计将迅速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疗服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表示,中山医院作为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始终致力于培养“医生发明家”和“医生科学家”,为医学事业发展注入活力。同时,医院也建立了科技成果全周期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与企业的战略合作。
复旦中山专利沙龙自创办以来,致力于推动医学与产业深度融合,成为推介医院科创项目的重要平台。本次沙龙还举行了多项活动,包括科创视频发布和创新项目路演,吸引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