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10-12 第2811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文化

“糕”兴过节,文化敬老

重阳节上海推出丰富多元的群众文化活动

       ■本报记者 李婷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又是一年重阳节,上海推出不同类型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亲近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浓的尊老敬老氛围。
      
       九九重阳,“糕”兴过节
      
       九九重阳,食糕是绕不过去的习俗。甚至,民间有谚语:“重阳不吃糕,老来无人邀。”在闵行,一年一度的颛桥糕会如约而至。走过16年的这一传统糕会今年有两大创新:为助力文商旅融合,首次走进商圈——龙盛国际商业广场,时间延长至三天,覆盖整个周末;还加入了新朋友——台湾的萝卜糕、紫米糕。颜值“糕”、人气“糕”……寄托美好寓意的各类糕齐上阵,让人们在视觉与味蕾的双向奔赴中“糕”兴过节。
      
       当然,东道主的颛桥桶蒸糕必不可少。作为颛桥地区民间纯手工制作的传统糕点之一,它既是常年逢熟吃熟的农家食品,又是数百年来农家改善生活的智慧结晶。每逢重阳节、春节,人们最乐意自家制作桶蒸糕,并与亲友共享,已成为当地一种习俗,并流传至今。颛桥桶蒸糕选料讲究,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和粳米粉,按适当比例掺水拌合,需加入适量食糖或甜品佐料,逐次装入木制糕桶后,隔水用高火连续蒸煮而成。出锅冷却即食时味道美好,若切成薄片贮存于冰箱中,数日后隔水蒸软仍可保持原味。2015年5月,上海米糕制作技艺(颛桥桶蒸糕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而颛桥的重阳节习俗,也是闵行区非遗。据《颛桥志》记载:“1922年颛桥工商界举办第一届重阳节,邀请商贩设摊赶节。从此一年一度。”在很长一段时间,九月初九举行重阳节庙会,是当地的一大特色。2008年10月5日,颛桥镇恢复传统习俗,举办“九九颛桥”重阳民俗文化活动,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为了丰富参与感、体验感,今年的颛桥糕会现场汇集了香囊制作、钩针编结、上海剪纸(颛桥剪纸)、中医药香品调制、中式服装盘扣制作、奉城木雕、羽毛镶嵌、叶榭竹编等多项非遗技艺,打造非遗消费展示新空间。此外,还将陆续带来“糕”光幻夜光影秀、“老有趣”时装秀、社区文艺大联演、民俗文艺演出等。
      
       延续传统,文化敬老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孝老、爱老的优良传统,重阳节也被称为敬老节。上海各区举办多彩人文艺术活动,以文化敬老的方式打开传统节日。在评弹艺术传承基地——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长艺书苑,有着46年舞台经验的评弹演员徐少华登台,为听客们带来了经典选段《姜太公》,精湛的演技和动听的唱腔赢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延续往年的传统,书苑在今年的重阳节为每一位听客准备了重阳糕。人们一边品尝着绵糯香甜的美味,一边感受评弹艺术的魅力,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让现场氛围温馨又愉悦。
      
       今年10月是全国第十五个“敬老月”,崇明区以“乐享乐龄,构建老年友好型生态岛”为主题,持续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老敬老助老活动。其中,仅重阳节当天就有20余项重点活动。比如,三星敬老院的慰问演出,堡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老年趣味运动会、城桥镇为老服务助餐点的助老为民服务集市、各中小学(职校)的重阳节感恩主题系列活动等。
      
       在静安区,江宁路街道邀请人们参与一场“心灵按摩”,前来体验“音乐律动”心理减压活动;曹家渡街道特邀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助力,通过讲述独脚戏的“说、学、做、唱”,为社区居民送去欢声笑语、于“笑里藏道”中传播海派艺术。杨浦区的五角场街道,则为社区老人量身定制中医健康讲座以及义诊活动,让情暖夕阳红。
      
       民俗专家陈勤建指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有成规模的民间活动,根据节日内容演变出种类繁多的形式,成为独特的文化图景。世界范围内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凝聚,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这样内容和形式都饱满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