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游人如织。 图/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 徐晶卉
家电家居以旧换新,发放餐饮消费券等多重举措提振下,申城国庆消费市场表现亮眼。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假期前后(9月30日至10月6日),全市线上线下消费实现676亿元,同比增长3.2%。
随着“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渐入佳境,全市各大商业企业聚焦消费新地标打造、消费新业态培育、“商旅文体展”联动,推出特色主题营销活动,现象级消费热点层出不穷。
补贴政策拉动效果明显
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数据显示,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市线上线下消费实现676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36个重点商圈进店线下客流总量达到3449万人次,同比增长9.8%,25个商圈客流实现增长,淮海中路、真如、北外滩等16个商圈客流同比增长超10%。
国庆假期,家电家居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效果明显。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国家八大品类家电补贴日均销售5407万元,环比节前增长140%。本市家居、家装、适老产品补贴日均销售2314万元,环比节前增长228.7%。
何女士有两套房需要装修及更新电器产品,长假期间,她在红星美凯龙上海全球家居1号店商场的博世展厅,一口气购置了洗衣机、冰箱各2台,干衣机、吸油烟机、灶具、蒸烤箱、暖碟抽、洗碗机各1台,订单总金额11.86万元,通过领券“国补”8类补贴券及“市补”16类立减优惠,共计享受政府补贴优惠1.66万元,优惠后实付10.2万元,相当于八六折。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红星美凯龙相关负责人透露,10月1日至6日,上海商场整体销售突破1.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73%,其中电器同比增长最高188%,销售4500万元,家具品类销售3100万元,同比增长59%,建材品类销售3200万元,同比增长16%。
“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引流效果同样显著。记者获悉,第一轮餐饮消费券第一批、第二批发放以来,餐饮企业的预订量、客流量和客单价显著提高,商业综合体和餐饮商户纷纷推出配套消费满减措施,朋友聚餐、家庭聚餐显著增加,商务宴请稳步回升,营业额增长预期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国庆长假期间,本市线下餐饮消费80亿元,同比两位数增长。
商业地标创客流量纪录
今年国庆黄金周,沪上迎来一批新商业地标开业,为“商旅文体展”联动提供了打卡点,也带来“泼天的流量”。
数据显示,新开的上海荟聚综合体引入超过312个品牌,包括23家全国首店、29家上海首店,77家区域首店及51家品牌旗舰店,长假期间每天接待顾客达8.8万人次,累计吸引长三角客流62万余人次;上海海上世界也迎来大客流,在宝山滨江各项文体活动带动下,海上世界、宝杨宝龙、宝乐汇印象城3家综合体吸引客流超120万人次;前滩公园巷开街,与相邻的晶耀前滩和前滩休闲公园共同形成“Mall+街区+滨江公园”商业形态,吸引客流8.7万人次。
此外,现象级消费热点层出不穷。名创优品IP乐园MINISO LAND全球壹号店落户南京路步行街U479,开启试营业,长假期间入店客流近20万人次;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在开业前的准备阶段,以“LADY淮海”全新面貌亮相,带来意大利家居品牌SELETTI等七大高能级首店,吸引同比近4倍客流;静安大悦城6个动漫IP快闪同时“在线”,商场日均客流保持在10万人次以上,同比增长近30%,其中10月2日客流量11.5万人次,创商场开业以来单日客流量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