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9-12 第2808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0版:读书

一位五角场人笔下五角场的前世今生

《五角场的五只角》 周建新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 朱大建
      
       《五角场的五只角》一书,收录了作者周建新创作的50余篇叙述五角场前世今生的非虚构纪实作品,阅读后不由得让人眼睛一亮。我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章是周建新温情敏感心灵里开出的朵朵鲜花,是他智慧眼睛观察考据的呕心沥血之作,是他几十年建立起的对五角场深厚情感的真情倾述。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不过近百年历史,上海的江湾五角场经历了几起几落,如今已从尘土飞扬、房屋破旧的市郊“下只角”,变成高楼林立、商业繁华的城市副中心。尤其进入新世纪以后,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合生汇、万达广场、百联又一城、东方商厦、苏宁电器等商业巨头先后开业,霓虹闪烁,五光十色。环岛上空架起一座形似飞碟的钢铁彩蛋,这是视觉艺术家陈逸飞生前设计的最后一件雕塑作品《科技之门》。
      
       这本书中的文章,细致地记录描绘了发生在五角场的巨变,有些文章是作者亲眼看到和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心灵受到震撼有感而发;有些文章是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再去踏勘现场,看今忆旧,夹叙夹议,抒发心中感想。比如,在《我在五角场Citywalk》《漫步在翔殷路上》等文章中写到,在邯郸路近国福路,作者联想到《共产党宣言》翻译者陈望道先生;在翔殷路海研所门口,作者联想到敬爱的周总理在此脱下自己的手表,一边看秒针,一边数着潜水员的脉搏;在共青森林公园,当时被称作“共青苗圃”,担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曾亲自到这座苗圃召开现场会,还带头亲手栽种了一棵果树苗;路过苏宁易购广场,作者想起了与自己共度两年军校生活的同学们……他写翔鹰电影院、朝阳百货公司、邮局、新华书店等纪实叙事,既回顾五角场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场景,也着眼当下寻常人家的日常生活,大多是作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人物及事件的记录,从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悟,引发读者的共鸣。
      
       这本书的多篇文章,写到很多文化名人在五角场的生活,既有浓郁的书卷味,也有市井烟火气。1935年10月,文学巨匠茅盾携女儿、儿子两次去江湾体育场观看体育比赛;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教授谭其骧平时都要“去五角场转一转”;复旦中文系教授贾植芳时常陪夫人去五角场散步;上世纪50年代吴中杰每周要到五角场去泡一次澡;作家梁晓声在复旦求学时到五角场去吃阳春面;作家龚静在复旦读书时去五角场买蝴蝶酥……这些文字让人感到亲切有趣,有生活气息。作者在多篇文章中写到五角场的美食:蓝天大肉包、三黄鸡、酱棒骨……还有被上海人叫做“包脚布”的煎饼果子。作者在小饭馆吃蛋炒饭,这种饭食很像他奶奶的炒法,作者吃出了童年故乡的味道。
      
       周建新用有个性有灵魂的质朴文字将腹中酝酿发酵了很多年的人物、故事、生动细节表达出来,显示出健旺的生命力,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在《老别墅的岁月尘烟》等文章中,他也写到自己的父母、妻子、女儿,显露出作者内心对亲人的深切情感。回首往事,作者感慨万千:“生命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人生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瞬间构成。原来我们需要的幸福,只是那么简单。”读到这里,读者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共情。
      
       本书作者周建新是一位从军队退役的业余作家,他在从事企业管理之余爱读书,爱写作,爱文学,有着一颗敏感温情的心灵。他1990年考入位于五角场的空军政治学院,读书、留校工作、退役后创业,都在这片热土上。他是五角场发生脱胎换骨巨变的众多建设者、参与者、见证者之一。这本书是他在五角场居住30余年的真情倾诉,说的都是心里话,抒的都是真感情,这样珍贵的倾诉,值得我们认真地倾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