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姨在投诉记录表上写下特别的表扬信。(院方供图)
■本报记者 李晨琰
将医院门诊投诉记录表上的“投诉”字样划去,67岁的陈阿姨认真写下“表扬”二字。她想夸的,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门急诊药房药师盛宇佳。
而这封特殊的表扬信背后,没有惊心动魄的医患故事,一句简单的用药提醒,便让年近七旬的老人感动了许久。
在这家大型三甲医院,每日平均开出7000余张处方。据测算,每名药师平均一年要处理近9万张处方,审方、配方、复核、发药,每个环节都要细之又细。在高强度的工作下,他们还能不断收到口头表扬或表扬信。这群药师们,做对了什么?
一些细节动作,让患者感觉“被重视”
陈阿姨因眼疾到上海十院就诊,诊疗结束后医生开具了两款药物:玻璃酸钠滴眼液和维生素A棕榈酸眼用凝胶。对老人而言,这是一次寻常的就诊,但到药房取药时,却发生了细微变化。
接过陈阿姨的配药单,盛宇佳在发药时主动告知,“阿姨,维生素A棕榈酸眼用凝胶需要放冰箱冷藏保存”。这让老人感到有一些意外,“以前觉得药房工作人员就是发发药,没想到小伙子这么热心”。她随即问道:“玻璃酸钠滴眼液不需要冷藏保存吗?我一直都是放冰箱保存的。”
面对陈阿姨的疑惑,盛宇佳耐心解答,不仅从药物性质上讲清楚玻璃酸钠滴眼液不需要冷藏保存的原因,他还提醒老人,滴眼液一旦开封,不能使用超过1个月。
不到一分钟的沟通,陈阿姨却十分感动。为此,她专程跑到门急诊办公室,在投诉记录表上写下这封特别的表扬信,就为了夸一夸这个热心肠的小伙子。
2021年,十院门急诊药房启动自动化建设,先进的智能设备提升了药师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团队也开始思考一个新问题:如何提升服务品质,让患者更加满意。
在上海十院门急诊药房班组长王益富的电脑里,存着不少感谢信。有的老人因药师主动为其捻开塑料袋而感动,有人因药师认真而又仔细的回复而感到“被重视”,更有人仅仅因为一个笑容、一句问候而感到暖心。
“让患者感受到来自药师的关心,这点很关键。”这群药师找到了破题的“钥匙”。
多问一句,是药师的“分内事”
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取药几乎是门诊就医的既定环节,可却只有少部分患者和家属能准确叫出“药师”或“临床药师”,多数人对药师这份职业并不熟悉。这一点在表扬信上亦能体现,患者称其为“医生”“护士”,甚至是“工作人员”。
实际上,药师的工作很重要。“药师把着用药安全的最后一关。”王益富告诉记者,在短暂的时间内,药师要审核处方,判断药品、用法、用量等是否准确,确保从手上出去的每一盒药都没有差错。换个角度看,药师的工作远没有常人想的那般简单。
盛宇佳记得,自己初到药房工作时,是整个团队中发药最慢的药师,他的窗口前总是大排长龙。“面对近千种药品,当时还没有那么熟悉,首先要保证不出错,只能减缓速度多检查几次。”尽管如此,没有一名患者抱怨等候时间长。因为他对患者总是笑脸相迎。
“患者最常问的三个问题,XX药还有没有?药品应该什么时间吃?药品拿回家以后应该如何保存?”盛宇佳总是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有时甚至会抢先一步,对孕妇、儿童、老年人的用药安全给出更多提示。
小小一盒药,藏着许多“学问”。盛宇佳举了个简单的例子。不少人都知道青霉素过敏必须禁用青霉素,但换一个药品名称,如阿莫西林,很多人就不一定清楚这是青霉素类药物。所以,每当配药清单中出现此类药物,盛宇佳总会多问一句:“您青霉素过敏吗?”也许有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他很坚持,“这就是我们的分内事”。
一张配药清单,附加一份用药指导
药师能做的远不止于此。在十院就诊,当患者拿到配药清单的同时,还能获得一份用药指导。
40岁的孙先生因腹痛就诊,配了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看着配药清单上的二维码及“扫码获取用药指导”字样,他有些意外。扫一扫后,用药交代果然出现了——肠溶胶囊在饭前至少1小时整粒吞服,三联活菌胶囊在饭后半小时温水服用。“清晰明了,很贴心。”孙先生说。
2022年,十院药房启动以在线用药指导和在线药物咨询为主要内容的“用药云”项目。历时3个月,药师们完成了用药指导数据库建设,共包含740种药品的服药时间、服药方法、服药注意事项、与其他药物(食物)间相互作用、药品保存条件等知识。“药品说明书内容详尽,包含告知医务人员、管理者以及患者的所有信息,我们特别将告知患者的那部分内容摘出来,做精细的整理和凝练的表述。”王益富说,项目上线以来,累计扫码已超2万人次。
互联网服务不断跑出加速度,药师们也没有遗忘不熟悉电子设备的老年人,药房依然保留了电话咨询热线与现场咨询窗口。在记者采访时,电话响个不停,这条热线确实很“热”。在无人场景渐成风口的当下,这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温度,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