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8-09 第2804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浦东新区审慎包容创新市场监管,菜场推出代烧菜服务受到居民点赞

小菜场支起小餐桌,盘活生意方便市民

       ■本报记者 王嘉旖 实习生 刘畅
      
       炎炎夏日,在菜场买好菜,直接在菜摊支付加工费,稍等片刻,小炒出炉,就能在一旁小餐桌惬意地用餐。在浦东新区永泰路上的浦商邻里荟菜场,这家名为“浩记酸菜鱼”的档口一夜间火上社交媒体,居民们也直奔这项新开发的“附加服务”而来——代烧菜。在用户口中,这项服务被点赞为菜场的精细化、品质化服务体现。
      
       透视这项将“菜场摊位”与“大排档”相结合的服务,颇有意思。有专家评点,菜场能开出代烧菜服务,得益于上海多年来坚持推进标准化菜场建设,透明敞亮的档口、干净整洁的环境、安全有保障的食材,才有可能让人坐下来,定定心心用餐。
      
       再进一步,对于从烟火气十足的菜场“长”出的这项创新服务,也得益于相关监管部门秉持的审慎包容的态度。“档口本身具有相关资质,我们会持续跟踪观察,并加强监管指导,让这些真正锚定居民需求痛点的基层创新服务拥有更好的生长土壤。”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解释。
      
       菜场用餐,邻里社交新方式
      
       上月,永泰菜场完成智慧菜场升级改造,并有了个新名字——“浦商邻里荟”。同步亮相的,还有“浩记酸菜鱼”等一批商户。从功能单一的菜场迭代至服务齐全的邻里荟,改变的不只是称谓,更是生活方式。
      
       “居民们开始习惯在菜场用餐了”,根据店主李冬的观察,菜场用餐客群主要分为两波人,第一类是老年人,他们通常选择在中午来菜场,现点现加工;第二类是不擅长烹饪的年轻人,通常选在下班后前来。小店的营业时间也据此调整至早晨7点至晚上8点。
      
       在菜场卖熟食并不鲜见,但大胆地在菜场支起餐桌,这也是基于现实需求,李冬说,也得益于菜场运营方的跨前服务。
      
       筹备开业前,就有不少老年人询问,天气太热,不想进厨房,菜摊能否提供代烧菜服务。需求旺盛,但要落实,眼前仍有诸多难题。比如,顾客现场用餐应该坐在哪里?现场明火、油烟、是否符合规定,会不会影响毗邻摊位?
      
       他犹豫不决时,与菜场负责人的一番沟通打消了疑虑。原来,菜场升级后定位于建设邻里新空间,专程预留了部分区域用作公共摊位。李冬档口的顾客可以共享这一区域。同时,针对餐饮商户可能造成的油烟等,菜场预留了专用通风管道系统,确保整体环境整洁。对于毗邻摊位来说,旺盛的客流,总是好事。
      
       多方共赢,小店顺利支起小餐桌,经营状况超出预期。李冬邂逅了一位从外区赶来的客人,直言希望家门口也能有这样的店。
      
       明档现炒,审慎包容的创新监管
      
       令不少居民惦念的,不只是摊位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更是满满的人情味。
      
       从素菜到油爆虾、小炒肉,李冬根据客流量、菜品加工难易度提前告知顾客需等待的时间。面对部分提前来排队的老年顾客,李冬会根据预约时间掐着点出炉。
      
       “自己带菜、甚至带油,看着他们现场烧起来,放心。”常客郑阿姨一边看着档口正热炒的菜品,她说自己也仔细“考察”过了,小店挂上了食品经营许可证。
      
       对于小店来说,因为顾客自己带菜而来,少了浪费的烦恼,所有食材都是当天使用完毕,实现了智慧菜场所提倡的“绿色循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场监管部门会针对进驻菜场内的餐饮店定期巡查,实现“点对点,人对人”,并同步上传数据,以便于全流程跟踪监督。
      
       菜场内的明档现炒是否会带来安全隐患?对此,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经营户相关资质齐全、有效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应鼓励支持基层创新服务,通过社会各方共管共治,助其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