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7-31 第28038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4版:要闻

培育“梦工厂”,让更多原动力变生产力

徐汇区构建项目、政策、产业资源、资本“四位一体”创新协同平台

       ■本报记者 王宛艺
      
       “肾移植的过程中,有一环涉及器官保存修复,国内广泛使用的是KPS机械灌注液,但它属于进口医疗器械,市场上有急迫的国产替代需求。”
      
       徐汇区日前举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系列活动,首场聚焦生命健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大院大所的9个孵化项目轮流登台展示技术优势,寻找市场与合作。现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杨橙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针对器官移植保存修复的国产替代方案“器官组织细胞全景保护方案”。
      
       上海正着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新近出台的《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8个方面37条政策举措,其中包括进一步鼓励创新策源,加大对创新药械研发的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原始创新,大力培育重磅产品等。这对于聚集有16家区级高质量孵化器的徐汇区来说,释放了重大利好。
      
       目下,徐汇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正试图培育“梦工厂”,促成项目和资本的对接,形成产业落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依托科研院校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加强与领军企业合作,构建“1中心-6街区-N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助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相融,让更多原动力变生产力,构建项目、政策、产业资源、资本“四位一体”创新协同平台。
      
       人体器官移植,器官保存、修复存在痛点。杨橙所在的团队,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领衔,研发出一种多肽类药物,通过激动细胞表面保护性受体,从而发挥强大的抗炎、抗凋亡作用,为移植器官进行体外良好修复。“可显著延长肾脏的保存时间”。
      
       “这一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能填补市场空白。”现场评审之一、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傅大煦把脉产品未来的上市申报路径:“需要确认分子在其中产生的是物理作用还是化学作用,从而界定是医疗器械还是药械组合物。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申报路径,需要从一开始就区分清楚。”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舒易来团队近期在药物治疗先天性耳聋方向取得重大突破,“耳朵跟其他器官不一样,周围都是骨头。如何把这些药物精准递送到耳蜗里,很有挑战”。他们开发出精准、微创的耳部递送路径和装备。
      
       现场,评审专家建议该项目试点“完全赋权”,由科研人员享有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后自主实施转化,从而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转化活力,让好项目尽快成为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