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是第十八次全国特奥日,今年的主题为“促进特奥融合 共享美好生活”。全国特奥日前后,沪上举行了多场残健融合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特奥赛事,更加关心和爱护残障人士,让残健融合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
与残奥冠军共享阅读体验
日前,“沪苏浙皖书香阁,残奥冠军共读会”2024年上海市残疾人读书系列活动开幕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序厅举办,围绕“使命在肩、奋斗有我”带来讲座、对话和互动体验等系列活动,邀请残奥会冠军和科学文化领域专家参加,激发大众对科技阅读的热情和对残奥精神的共鸣。
此次活动以上海站为起点,走过浙江、安徽、江苏,让三省一市的残奥冠军与知名作家、读书爱好者们一起交流、学习、分享,共同感受阅读带来的无限可能。
活动现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沈辛成、2012年伦敦残奥会男子铁饼冠军王彦章、2004年雅典残奥会女子铁饼冠军王婷、2021年东京残奥会男子轮椅击剑冠军李豪和现役运动员代表、本市残疾人阅读爱好者共同探讨科技、文体与阅读的关系,讲述钱学森精神对各自的影响。他们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历、成长故事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用真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残奥冠军们更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鼓励残疾人朋友们勇于面对挑战,通过阅读和知识改变命运。
今年,钱学森图书馆结合基本陈列改造,设计推出无障碍巨幕影片“钱学森与中国航天”、各展厅无障碍导示牌、无障碍场景复原展示板、无障碍导览手册等辅助展品展项,同时,也在场馆公共空间增设更多无障碍指示导览标识,方便残障人群出行参观。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残疾人读书指导委员会主办、上海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促进中心承办、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协办。
在残健融合赛事中打开无障碍沟通
近日,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上海残健融合运动会——“上海外服杯”2024年上海市特奥融合乒乓球比赛开幕。
开幕式现场以视频的方式介绍了本届残健融合运动会,并展示了本次特奥融合乒乓球比赛的筹备过程及参赛选手的精神面貌。活动还举行了融合双打展示赛,气氛十分热烈。
为了让残健融合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活动还邀请了乒乓球奥运冠军王励勤和乒乓球世界冠军曹燕华担当特奥乒乓球爱心大使,希望通过他们的行动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加入残健融合队伍。
“上海外服杯”2024年上海市特奥融合乒乓球比赛于7月19日—20日举行。此次赛事携手外企工会,邀请企业员工担任融合伙伴,与特奥选手们共同训练和比赛,以国球乒乓球为载体,在交流和互动中提升企业员工对助残事业的理解,也为特奥人士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提供良好平台,助力打造包容、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我的孩子就是一名自闭症儿童,经过一年多的乒乓球训练后,他变得愿意走进人群进行交流了。”乒乓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祝教练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将乒乓球运动的治愈能力带给特奥朋友,让他们真正走出家门、走入社会、融入我们。”特奥选手陈同学开心地表示,除了赢球,在比赛间隙,和新朋友围坐聊天是她最快乐的记忆。
在杨浦滨江绿之丘,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上海残健融合运动会·城市定向赛暨杨浦区第四届运动会残健融合赛“热辣”启动。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组委会主办,上海市残奥委员会、上海市特奥委员会、上海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促进中心(上海特奥竞赛训练中心)、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上海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上海市杨浦区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杨浦区体育总会承办,通过打造集人文内涵、历史文化、城市风貌、运动健身于一体的定向赛,搭建残健共融的桥梁,推动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建设成果共享,构筑起一种运动无障碍、沟通无障碍的城市文化生活。
活动分为肢残人组、视障组、听障组三个组别,来自全市16个区240余人参与。组委会针对3个组别设置3条路线,队伍从老烟草仓库改造而来的公共空间绿之丘出发,沿路经过见证了一代航道人奋斗历程的广德路码头、充满知识与创意的世界技能博物馆、以纺织廊架为原型的纱厂廊架、镶嵌着船身钢板与圆形舷窗的装焊广场、犹如英式城堡建筑群落的自来水科技馆、以“海洋文化”与“渔文化”为主题的渔人码头共计6个点标。这些地方承载着上海的百年工业记忆,参赛者们每一步前行、每一次打卡,都仿佛开启了与历史的对话。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各点标的任务设置都有一定的创新升级,融合活动从简单的体育运动拓展至多维度的能力挑战。最终,嘉定真力知队、嘉定真力仕队、浦东新区东方龙队分别获得肢残人组、视障组、听障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