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新片区跨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晶。(采访对象供图)
人物小传
李晶,长期活跃在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相关领域,曾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上海城市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城域物联专网建设、大数据流通交易和“一网统管”系统建设等相关工作,2023年获评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军先锋”和首届数赋临港“领军先锋”。
■本报记者 周渊
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跨国车企在生产制造、研发测试、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有着数据跨境传输的需求;数字贸易正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供应链可视化、境内外数据统一管理尤为重要……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正在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如何让数据在安全合规前提下跨境流通?如何加强国际数据合作?如何为我国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增长创造新动能?
作为国际数据流通与合作的一方“试验田”,临港新片区正在创新探路。2020年8月,在新片区管委会指导下,联和投资、上海信投和临港科技城等国企联合组建上海临港新片区跨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担当数据跨境流通创新试点“排头兵”,成为上海建设国际数据港的核心支撑和平台公司。
“大数据时代,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跨境数科总经理李晶对此深有感触。放眼全球,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也正处在探索阶段。4年间,他带领团队走没人走过的路,从企业需求出发,协助政府推进相关制度创新,推动重要功能平台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实现高效、安全、合规的数据流通。
场景化试点,助力构建数据流通“临港方案”
身处开放最前沿,李晶敏锐地捕捉到新片区企业对于数据跨境流动的需求十分强烈。
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指导下,李晶和跨境数科团队参与编制《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数据流动操作指引》。依托先行先试的优势,跨境数科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专业评估、一事一议的方式,探索开展供应链可视化、“跨境查”、数字产品全球发行等40余项业务场景,解决跨国企业全球供应链上下游货物追踪、跨境贸易真实性核验等实际问题,积累了充分的数据跨境事中事后安全管理经验。
在此基础上,新片区逐渐完善数据流通的顶层制度体系。今年以来,临港出台《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全国首批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及清单配套操作指南,初步形成“事前评估、事中存证、事后核查”的便捷机制。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启用,为企业数据出入境提供全流程服务。
“‘临港方案’采取‘负面清单+一般数据清单操作指引’的精准管理模式,充分兼顾数据跨境治理的合规性和高效性需求。”李晶告诉记者,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重要数据的识别标准都处在研究细化过程中,现行规则大都为原则性表述,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很难“对号入座”。从一般数据清单入手,聚焦存在急迫需求的业务场景,通过小切口方式允许风险可控的数据跨境流动,既能提高规制创新与执行效率,也为进一步完善细化负面清单积累实践经验。
探路国际数据合作,创造“数据新动能”
颗粒度细、可操作性强、复制推广价值高,“临港方案”受到企业和业界的高度评价。但对跨境数科而言,面对千变万化的国际数据市场以及各种数据流通需求,创新探路刚刚起步。
“除了探索数据流通的框架和制度体系外,我们的重点工作还包括开展国际数据合作、发展国际数据经济等。”李晶介绍,对接国际数字经贸规则和相关标准,跨境数科正在全球部署“国际数据合作交流工作站”,目前已建立巴西、智利、法国、西班牙等分站,后续还将建立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分站,促进国际数据开放合作,并向海外推介国际数据港和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
李晶表示,跨境数科眼下正在探索开展“两头在外”的数据技术服务、国际云服务、国际人工智能协作等新业态,同时,不断研究运用区块链、隐私计算、数据安全容器等新兴技术,提高创新实践场景的流通应用和安全治理水平,确保安全合规,为我国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增长创造“数据新动能”,提升中国在国际数据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