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快递员程余乐入住联寓公寓。 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本报记者 王宛艺
一个脸盆,装了洗漱用品;一个拉杆箱,塞着衣服和简单的生活用品。昨天,快递小哥程余乐搬进了位于静安区陈家宅路20号的联寓公寓。
当天,联寓公寓揭牌,并迎来首批近500名城市建设者、管理者。这也是上海中心城区目前单体体量最大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项目,共计筹措1310张床位。
静安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朱健宁介绍,联寓公寓由上海玩具厂闲置厂房改建而成,选址上邻近南北高架路、内环高架路,距离轨道交通8号线西藏北路站仅200米,且周边社区配套完善。
眼下,每间房均配备独立的洗漱空间、卫生间及洗衣机、冰箱等,桌球台、健身室、影视厅等各类共享空间也一应俱全。联寓公寓负责人翁泽祺介绍,聚焦建设者、管理者实际需求,公寓定期邀请专业医疗卫生人员和理发师提供服务,还引入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如果城市建设者们下班晚了,想买个方便面也方便,我们想打造‘不只是住处,更是家’的温暖港湾。”
目前已有3家企业意向预定700张床位。上海通诺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已经有172人入住。企业经理姜亮说,此前员工居住分散,且住市郊居多。由于工作范围集中在中心城区,通勤就需要赶地铁首班车、末班车。此番公司统一安排,让员工免费入住,也是希望员工踏踏实实留下,好好干。
90后程余乐是个湖北小伙,3年前来上海打拼。他和室友们,同住一个四人间,大伙儿都是快递小哥,作息也一致。方方正正的房间,进门右手边是独立卫生间,再往里走两边是带有收纳柜的高低床。走到底,窗台边有个写字台。在程余乐的床头储物架上,已经放置了他的耳机,旁边还有插座,小床头灯亮着。“一天工作结束,拉上床帘,躺在床上,戴上耳机用手机刷剧,瞬间感觉在大城市有了‘独处小天地’,疲劳顿消。”
此次,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还成立了“党群服务站”。以属地共和新路街道为依托,以党建引领将“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通过凝聚各方力量、编制服务清单、导入行业资源、融入社区治理,在入住后解决好建设者“急难愁盼”问题,让建设者、管理者成为社区的一员。
程余乐此前住在闵行区,每天清晨6点就要起床,骑车赶到柳营路125号打卡。中午间隙只能去沿街店铺小憩。现在他上班通勤只需要5分钟,午休还可以直接回宿舍。他甚至有了看书的时间,开始自学感兴趣的内容。“如果室友邀请,也愿意从房间里走出来,参与社区活动,找到城市归属感。”
不光小程有了着落,他的“小电驴”也有了着落。停车棚有近百个充电桩,充电非常方便,程余乐越跑越有干劲。
“小小一间房,是他们奔赴梦想的底气。”朱健宁说,目前静安区共完成3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筹措建设工作,一南一北一中部的多点布局确保供应后“不空置、不扎堆、不浪费”。下一步,静安区将继续在新纳保的保租房项目中排摸适配房源作为“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使用,用新时代的“一张床”,圆基层一线工作者“一个梦”,让奋斗拼搏在静安的城市建设者、管理者“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