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6-30 第28,00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版:要闻

红色舞台作品展演活动已排定推出30部作品73场演出

舞台精品擦亮“光荣之城”红色印记

舞台剧《觉醒年代》剧照。
       ■本报记者 宣晶
      
       青春火红,信仰永不褪色。6月29日晚,“红色电波”第628次回荡在剧场——上海歌舞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重回上海美琪大戏院,新一轮九场驻演门票早已售罄。是夜,又有多少观众热泪盈眶。“身处雨季中的上海街头,只想问——李侠、兰芬,那些年,你们走过了多少这样的雨天?”有观众坦承全场沉浸在剧中不能自拔,刚走出剧场便许下约定:“‘电波’,我还会再来的!”与此同时,作为“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中“文艺影视”板块唯一一部市级重点电影项目,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在全国热映,于银幕上绘制波澜壮阔的红色画卷。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七一”前后,上海出品的歌剧《晨钟》、京剧《龙潭英杰》、舞台剧《觉醒年代》、杂技剧《战上海》等精品剧目在全城掀起红色浪潮。根据市委宣传部工作部署,各市级国有文艺院团积极发挥我市演艺“主力军”作用,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力盘活优秀红色剧目资源,全情参与“光荣之城”红色舞台作品展演活动。2024年5月1日至7月中旬,先后排定推出30部作品共计73场演出。后续,各院团还将继续推出红色剧目演出,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展现国有文艺院团的责任担当。
      
       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点燃观众心中的火花
      
       舞台上,中国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深情讲述先进知识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如歌岁月。昨天,舞台剧《觉醒年代》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还原那个年代激荡的思想碰撞和鼓舞人心的“觉醒”力量。当代青年与革命先辈隔空对话,一起热血沸腾,一起热泪盈眶,一次次点燃现场观众心中的火花。
      
       今年“五一”假期,舞台剧《觉醒年代》率先登台,拉开“光荣之城”红色文化季展演的序幕。该剧最新一轮演出从6月27日至7月1日,目前六场表演门票已全部售完。剧场里,人物之间的思想碰撞、激动人心的场景再现、振聋发聩的台词对白,戏剧冲突与张力近在眼前,观众与故事中的人们同呼吸、共“觉醒”,这是舞台剧的魅力所在。“在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中,历史的波澜壮阔在舞台上重现。”有网友留言表示,“演员们的精湛表演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感受到革命先驱们英勇奋斗的精神力量。”
      
       雄壮的音乐、激昂的唱词响起,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晨钟》前天下午来到宛平剧院,以文艺党课的形式与市民见面。该剧主演于浩磊、陈朝宾以一段生动的情景剧开场,引领大家走进历史。▼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晨钟》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为主要人物,以“寻道、行道、殉道”为线索,展现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勇气,彰显其“铁肩担道义,碧血铸丰碑”的初心使命。“我们这部剧为什么叫《晨钟》?一方面是因为李大钊先生创办的《晨钟报》,另一方面是‘晨钟’象征着李大钊等革命者为唤醒民众、振兴中华而发出的呐喊,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于浩磊说。
      
       “光荣之城”红色文化季展演集中呈现上海出品的优秀剧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前昨两天,上海京剧院携《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献演保利上海城市剧院;7月3日、4日,现代京剧《龙潭英杰》将在宛平剧院上演。经典保留剧目与新创优秀作品先后亮相,不仅展现了革命历史的壮丽篇章,更体现了上海京剧院不断创新与突破的艺术精神。昨今两天,木偶音乐剧《报童之声》在仙乐斯木偶剧场连演4场,讲述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小报童的故事;6月30日、7月1日,上海轻音乐团登台奏响《歌唱祖国》红色经典歌曲演唱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音乐会》。7月1日,上海昆剧团创作的红色题材现代剧目《自有后来人》将亮相俞振飞昆曲厅,该剧改编自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同名经典电影。7月1日至2日,杂技剧《战上海》将在YOUNG剧场上演,让观众重温感人至深的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经典的血脉,展现跨越时代的魅力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红色基因流淌于城市血脉,构筑起城市精神的鲜明底色。作为“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的重要内容,上海芭蕾舞团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将于7月3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上演。一个甲子前,《白毛女》诞生在第五届“上海之春”的舞台上,标志着中国芭蕾从无到有的突破。跨越六十载春秋,《白毛女》海内外演出总场次已超2000场,它以真实的历史和浪漫的情感感染了几代中国人。
      
       此次演出,上海芭蕾舞团Z世代演员许靖昆、冯子纯、郭文槿将接过老一辈艺术家的接力棒,成为第九代王大春、喜儿、白毛女。这批在国际芭蕾舞比赛摘金夺银的青年演员们将青春活力和对艺术的热爱融入角色的演绎,使这部深受观众喜爱的中国芭蕾开山之作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原汁原味传承经典的同时,展现《白毛女》跨越时代的艺术魅力。
      
       “七一”前后,经典的红色剧目竞相绽放,优秀的红色创作薪火相传。昨晚,上海评弹团在长江剧场上演《评弹红色经典专场》,用评弹的方式唱响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7月1日,上海淮剧团将在天蟾逸夫舞台唱响《与城市同行——七·一淮剧演唱会》,以经典剧目和新创佳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展现上海淮剧薪火相传的蓬勃生机。7月9日、7月12日,上海沪剧院将携经典剧目《芦荡火种》《罗汉钱》亮相宛平剧院。沪剧《芦荡火种》首演于1960年,是上海沪剧院红色经典保留剧目。全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春来茶馆老板娘阿庆嫂为掩护18位新四军伤病员,与敌伪殊死斗争的故事。该剧传承版由青年演员洪豆豆、施佳杰、韩朝群等主演。